多伦淖尔镇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早在新石器时代,多伦淖尔镇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融的前沿地带。公元前300年,燕昭王依托秦开的军事力量,扩展疆域千里,留下了“燕长城”的遗址。辽代,耶律阿保机在此地选择了风水宝地“拜日跸林”,进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以祈求大辽的兴盛;成吉思汗曾驻兵多伦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畔建造的避暑行宫东凉亭,成为了元朝皇帝的游猎之地;明成祖朱棣北征后,在榆木川病逝,其魂归多伦;清朝顺治帝在塞外巡视,召见蒙古王公于多伦;康熙帝与内外蒙古王爷会盟于多伦,确立了清王朝的北方版图,并在此地敕建汇宗寺和善因寺,使之成为北方喇嘛教的中心,班禅六世的驻锡地也提升了多伦的影响力。汇宗寺的建设与章嘉活佛的主持,推动了多伦的商业繁荣,使其成为著名的商埠,拥有4000商号和18万人口。


多伦的经济繁荣反映在城市布局中,古老的商业街道上,寺庙、会馆、庙宇与民居错落有致。历史遗迹如燕长城、辽墓群、元墓群和东凉亭,见证了多伦的辉煌过往。众多历史人物如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朱棣、顺治、康熙、乾隆、班禅六世等,他们的故事为多伦增添了神秘色彩。宗教活动如汇宗寺与善因寺的跳扎布舞蹈、庙会、灯会等,都凸显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元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会盟,确立了北部边疆版图后,多伦成为了蒙古喇嘛教中心,章嘉活佛主持宗教事务,同时,商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商人,形成了旅蒙商的中心。清朝时期,多伦发展为蒙古高原上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商业城的繁华可见一斑。尽管历经战火与革命冲击,现存的汇宗寺、善因寺和部分古建筑群依然展示了清代二百多年间多伦的历史特色,这里是旅蒙商之都和宗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1923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古城多伦在知识分子和革命者推动下,进行教育改革,兴起新式学校,提倡妇女解放。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在此地组织革命武装,特别民军在多伦集结并参与了抗日斗争,一度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西北军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民党与共产党矛盾的加深,特别民军最终西撤,参与了北伐和抗日战争,尽管中共党组织遭受破坏,但革命精神仍然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多伦淖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是多伦县所属镇,该镇是中共多伦县委、多伦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中心。全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南和丰宁县、大北沟镇接壤,西与大河口乡毗邻,北与蔡木山乡交界。东经115°51´至116°54´,北纬41º46´至42º36´,是内蒙古自治区到北京直线距离最近的镇。多伦淖尔镇气候属中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85.5毫米,年平均风速3.6米/秒,无霜期100天左右。简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