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关于“同理心”的几个要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全面地理解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同于同情心,同情心是指对他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到和他人一样的感受。

就像一个人掉进了黑暗的地洞里,他在底部喊:“我被困住了,出不去,这里好黑,我好害怕!”,具有同情心的人会趴在洞口说:“这真是太糟糕了,别害怕,你会出来的。”而有同理心的人会让对方感觉自己也进入了洞里,在他身边说:“我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了,我也在这里,你并不孤单。”无疑这会给在洞里的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同情心往往给对方造成“我不如你”的感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这种同情心是俯视的,对方被放在了相对劣势的位置上,还要被迫认同这一点,甚至不接受就意味着“不识抬举”。

用一个比喻就是,同情心就如同看电影,把自己带入了电影,为电影中的人落泪、揪心,但实际上并不会有什么风险,所以态度总是有所保留。同理心就如同穿越小说中人物的重生或夺舍,你就是他,“你”在“他”的身体里,你的所作所为开始有了风险,你自己要为结局负责,是真正感同身受的。

缺乏同理心无法表达关怀、理解,对人际关系有致命影响,但同理心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

一方面同理心来自孩童时是否得到他人的同理心关怀,被抚养的经历导致成年后同理心的水平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可以自己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来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缺失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误解他人的情绪,或者对他人的情绪做出机械式的,不合时宜的反应,或者对别人漠不关心;另一种是总以相同的反应回应他人,而不是把对方当作有个性的个体对待。

一般来说,缺少同理心的人的人际关系会比较差,可以交心的朋友不多。

无疑,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协同完成任务,但在使用同理心的过程也可能对自己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即存在同理心泛滥现象。

我们知道,演员在表演一个角色过程中要“入戏”,即对角色有同理心,这样观众观看作品时才会有真实感。看一些“老戏骨”的表演能让我们与剧情同步的感到兴奋、悲伤或者快乐等情感;而一些“小鲜肉”的“抠图”表演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但演员不光要学会“入戏”,还要学会“出戏”,即演的过程中有同理心,演完之后要从角色中抽离出来,回归自我。这个“出戏”很多时候并不容易,有些演员拍完一部作品后很长时间沉浸在角色中无法自拔,甚至影响终生。

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与来访者“共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访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可能无法及时抽离出来,因此心理咨询师都需要督导来帮助自己进行这个抽离。

同理心尤其是在同理心训练初期,是高负荷认知活动,与同时记忆超多信息、在喧闹环境中保持专注一样,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持续投入同理心,可能引发疲劳,或演变成长期、慢性的职业倦怠。一项对临终关怀机构护士的研究显示,疲劳的症状主要是心理上的:焦虑、创伤感、生命诉求感,以及过度的同理心,即为他人利益牺牲了自己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对同理心要求高的工作很容易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资源消耗,如,CSR在工作中需要对焦躁的客户产生同理心。这时领导者必须理解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从而有效的激励他们,缓解他们可能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同理心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给伴侣的同理心越多,给父母的越少;给父母的越多,给孩子的越少;给同事的越多,给家人的越少。我们理解他人的意愿和能付出的努力都是有限的。

此外,同理心要量力而行。要不断积蓄自己的能量,在保证自己有足够能量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否则自己可能成了他人的负担。

-END-

目录

自序

导言

第一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一单元:潜力与自我效能

第二单元:认识情绪与压力

第三单元:管理情绪与压力的方法

第二部分:客户中心实用管理心理学

第四单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第五单元:团队管理

第六单元:领导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第三部分:客服管理中的情商领导力

第七单元:用同理心理解他人

7.1同理心

7.2觉察他人

7.3 管理中的同理心

7.4 同理心的几个要点

以下待更新... ...

第八单元:客户中心的人际关系管理

第四部分:客户中心文化及指标管理

第九单元:客服文化及落地

第十单元:客服中心的指标管理

后记(纸质版书中不幸被遗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