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编选择地区有什么要考虑的?

如题所述

考编选择地区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和语言环境以及当地的饮食习惯。

考编是指通过考试获得行政或事业单位编制,通俗来说就是考取教师编制或事业单位编制。其实,考编是获取有编制的工作的一种方式,本质也是找工作的过程。所以,在选择考编的岗位时,和我们找工作、考公务员是一样的,需要综合考虑薪资待遇、工作地区等条件。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考编要慎重考虑地区?

1、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我们知道,考编“上岸”后的工作地点不一定会在我们从小生活的、熟悉的地方。当我们换一个地区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自身的适应能力。如果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无法适应生活的环境,那就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比如水土不服,一个人到新的地方生活,对当地的水质和空气环境都要有一段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

2、编制稳定。同时也代表着我们可能会在这个地区工作、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考上编制后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个人选择主动离开的话,我们将在考编“上岸”的地方生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有些乡镇的事业编制报考要求中会写明,至少要求有5年的服务期;教师编制也会要求有3年至5年的服务期,未满时间提前离开的话需要赔付一笔违约金

所以,考编要慎重选择地区,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

1、 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考编,无论是教师编还是事业编,能够选择的地区大致分为县级以上和乡镇两大类,为了方便理解的话,也可以简单分为城市和乡村。总的来说,这两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较大区别的。生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薪资水平会更高,生活显然也会更方便

(1)交通方式更多样,道路更宽阔、平整。上班时无论是骑行、坐公交、地铁、打车或是自己开车都可以,基本很少为出行发愁;(2)生活更便利,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和水果店在城市中分布是很密集的,购物相对方便很多;(3)娱乐设施更丰富,像电影院、KTV、游乐园等娱乐设施都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乡镇上的娱乐设施就相对较少;(4)教育和医疗水平更高,上学和看病是生活的“刚需”,如果需要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生活,那这两个方面也是需要纳入考虑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城市固然生活便利,但是生活成本和压力也不小。每天的“早、晚高峰”代表着在上班途中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不短的。然而,不少乡镇的学校和事业单位是有单位食堂和宿舍的,也就代表着在食宿方面会节省很多的生活成本。而且像是乡镇,或是偏远山区,生活环境会更宜居一些。地区的山林草木的覆盖率更广,江河湖泊更多,可能就连空气中的氧饱和度都更高。生活节奏也没有在城市中那么快,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

因此,考编选择地区的时候,我们最好结合自身对生活条件的需求来选择地区。

2、当地的气候和语言环境

如果我们要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肯定要考虑生活环境的细节方面,比如当地的气候环境和语言环境。一个地区是干燥还是多雨、冬天是干冷还是湿冷,人们是说普通话多还是当地方言比较多,其实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关键的。

以广东省举例,广东一直是流动人口大省,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满怀期待地前往广东工作,也有很多其他省份的朋友考编选择广东,然后在这里生活。广东临海,春天有“回南天”、夏季气温较高又多雨,多蚊虫,时有台风、秋季比较短,冬季较温暖,但是湿冷,基本不下雪。如果从小生活在其他省份的朋友,刚来到广东基本都要适应一段时间;如果是习惯了北方比较干燥的天气的话,就会觉得广东湿度太大,很不习惯。同时,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当地人习惯说粤语,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粤语的朋友,基本都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或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才能听懂,否则很有可能听不明白当地居民在表达什么。

台风天

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地区,那么我相信就算是其他省份,需要面对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因此,在我们考编选择地区时,还是要提前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和语言环境,再认真考虑自己能否接受和适应。

3、当地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除了能填饱肚子外,也会是身体和心灵的享受。虽然现在街边的餐馆包罗万象,基本涵盖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但是生活在一个地方,当地的饮食习惯是深入人心的,比如四川、重庆人民喜爱麻、辣的饮食,广东、福建人民饮食偏清淡,湖南、江西人民嗜好偏辣,上海、江浙人民饮食偏甜等等,这些饮食习惯是会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好比学校食堂和单位食堂,尽管也会准备其他菜品以满足各种口味的需求,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会偏向当地的饮食习惯。所以,在考虑考编地区的时候,当地的饮食口味、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综合来看,考编选择地区最终还是要考虑自己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能适应该地区的各个方面。如果考虑后觉得自己可以接受和适应,那么就朝着自己的选择努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6

考编时选择地区时考虑因素大多是:年龄,是否应届毕业生、是否有家庭,出生在城市还是乡镇、自己的经济水平、未来发展方向、报考区域通过率等等都是。考编是人生的一大选择,对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选择地区就十分重要。在备考前期,你就要知道你想要报考的地区。因为招聘考试每个省市的地区考试内容、时间、条件,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也会有差别。因此,考前一定要再三确认报考地区+报考科目+报考条件+报考时间。这关系到之后的学习和准备。在这里我将说一下怎样选择自己要考地区如何选择,有哪些要考虑的因素。


一、考虑好自己未来要在哪里发展,那里的发展前景如何,自己选择在家乡工作,还是异地,未来家庭在哪里较为合适。

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这是基本原则。能考离家近的,尽量考近点的。有什么事可以有个照应。各种社会关系会拓展的越来越广。但是如果真要考到外地去了,那就得选市区,最好是地级市以上城市。女生一定要注意,去异地小城市,甚至乡镇,会面临婚恋难题。一个外地人,如果再工作在乡镇,那么生活圈子会非常小,如果不能在工作圈子里找到合适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当然,去大城市,尤其是省会以上级别的城市,那就无所谓异地不异地了。深圳也好,北京也好,外地人至少占一半以上,也没什么不方便的。大城市年轻人比较多,优秀的适婚对象也就比较多,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不会委屈了自己。但是也不一定要完全按那个准则,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处境,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想要的生活状态。

二、考虑地区考编难度,是否能够成功上岸,是否竞争激烈,提供的岗位是否符合自己就业意愿。

一般情况下的考试难度:东南沿海>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省>市>县>乡镇、行政编>参公编>事业编>无编聘任制>国企。考编难度和地区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难度较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好考,因为每个省份中的地市、区县也有难易之分。一般来说,单位越高,难度越大。各级单位以后无论是晋升还是提拔,天花板也会不一样,所以难易程度肯定会有区别。但是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选择报考,乡镇的生活也是恬静安逸的不一定要在大城市,自己有自己的选择,做到不后悔就行了。

三、保持头脑清醒,综合考虑,不能一时冲动,不要因为考编就去考编,考编也是为了生活,选择自己最舒服的生活的状态,冷静思考,权衡利弊。

这个要从长远角度看了,如果目前你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考编,外地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当然选择外地的情况多一些,因为你刚刚步入社会,好的发展对以后也有好处。如果是已经毕业几年在本地有了成熟的圈子,家人,恋人,朋友等都在,那建议还是报考本地比较好。毕竟抛弃现在的一切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需要勇气的。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选择,希望你最后可以有一个满意的工作。


总结

选择一些对自己有优势的和好考的一些岗位,在这些岗位里找自己想去的地方。 考编选择地方还要看自己,如果地方没有要求,那么就放宽选择面可以选择一些发达地区,或者是一些热门地区。如果对于地方有要求,同时也会考虑归属感的问题,那么优先选择家附近的岗位。其实区域也是挺重要的,选择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地方,能够在那里快乐生活就好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应试能力,才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加油!祝你顺利上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9-06

考编选择地区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地区气候饮食风土人情是否可以适应;工作之后的结婚生子问题以及距离父母远近对自身的影响;工作之后地区发展对工作的影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考编

首先,地区气候饮食风土人情是否可以适应的问题。我姐姐从小到大都成长在西北某城市,大学也就读于西北某城市,已经非常习惯西北的干燥气候,一直习惯衣服最多一天就干,薯片打开随便放都是干燥酥脆的;在饮食上也习惯大碗吃面,大口就蒜,大口吃肉的饮食文化。但是在考编时却选择某东南沿海城市,当考编上岸之后去往该城市生活时,发现薯片打开不吃完会变潮,衣服晾起来好几天都干不了,吃粽子都是咸肉粽,冬天室内室外一样冷。这些变化有许多是我姐姐在考编前并没有考虑清楚的,半年以后,姐姐实在觉得难受,辞去工作回到了家乡。幸辛苦苦好几个月,好不容易考编上岸了,但是却没有考虑清楚气候饮食风土人情等的差异,最终不得不放弃职位,从头再来,非常可惜。

考编

其次,需要考虑工作之后结婚生子和距离父母远近的问题。工作之后五六年内,许多人会选择结婚生子,但是配偶却和自己一直处于异地的状态,长久的两地奔波,会让两个人身心俱疲,最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分手。这一问题在考编选择地区时往往是可以作为比较重要的考虑因素,事先考虑到了,很大程度上就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另外,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工作之后如果选择距离父母较远的地区,长时间与父母不能相见,父母如果生病自己也无法照顾,多次之后,对父母非常愧疚,自己很可能会后悔,但迫于现实却没有办法改变。

 

考编

最后,工作之后的地区发展对工作的影响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许多人在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当初只是对地区感兴趣,但是该地区的发展对自己的工作发展并没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十分后悔。

希望大家都能在考编选择地区时,充分考虑,不留遗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9-11

对于应届生来说,应届生一般是无法先考上一个地区保底,然后再去考第二个。这是因为在资格复审需要提供“推荐表”原件(部分地区还要提供“三方”),如果没有的话,审核一般过不了,没法参加面试。综上所述,没有哪个教育局愿意做应届生的备胎,应届生无法骑驴找马,最好是直接盯着自己想去的地方考。而对于非应届生来说,考编的困难更多,身份优势更少,所以选择地区尤为重要。




该地区往年的考编情况如何?

    不同地区报考的人数有巨大差异,进入编制的标准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可能出现有的地方标准较高,有的地方标准则较为宽松。

    这时候你就可以去官方网站查询每年考编人数和到最后录取人数,以及根据当地情况,判断这个地区考编制卷不卷。


你的竞争力如何?

    经过上一步判断,你也对各地区考编情况有个大概了解。这时候你就应该去考虑,你自己有什么优势,你的专业能力是否够强,你的考试能力如何,以及你的学历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

    考编是有学历要求的,如果是专科一般只能报考偏远地区小学或幼儿教师编制。其次,同等条件下本科占优。哪怕专科生考得更好,也有可能被替代,因为还有面试。选择地区时,一定要兼顾自己的竞争力。


考编是你的唯一目标吗?

    如果考编是你的唯一目标,这时候你就应该找个机会比较大的地区,再努力不断晋升,调到其他地区,也就是先混个名额再说。

    如果考编不是你的唯一目标,你只是试一试,不想浪费应届生的身份优势,那你就报考一个你心仪的地区,说不一定瞎猫碰到死耗子,你就进了。还有就算不成功,你也没那么难过。

第4个回答  2022-09-10

考取编制,不管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考上了都称得上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了。大部分人考取编制是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基本可以干到退休。

不同地区考编难度有所不同,同时选择的地区可能是你未来十几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所以在选择想要考取编制的地区时一定要慎重。我认为在选择考编地区时应该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1、 该地区的编制岗位竞争强度。

要知道,考编制并不是像教师资格证那样,考试成绩合格就行了,而是按报考该岗位的人成绩排名,取最优录取的。

不同地区的竞争强度是不同的,比如2022年深圳的公务员招一千个,却有十五万人报名,而江西公务员岗位招七千,报名的只有五万。可见竞争强度的地域差异有多大。竞争越小,考上的几率就越高。所以要综合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强度认真考虑报考地区。

2、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编制岗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经济水平越高,工资越高,福利越好。乡镇与省市之间,省市与省市之间都是有差异的,乡镇的编制工资肯定是没省市的工资高的。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生活越便利,比如交通、娱乐设施、医疗方面都是更好更方便的。

3、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

不同地区的气候是差异很大的,比如吉林、黑龙江气候较冷,而四川、重庆夏天气温高达四十度。不同人对气候气温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认真考虑。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差异也是挺大的,比如广东饮食较清淡,而重庆饮食十分喜好辣、麻。

吃不惯当地的食物是很痛苦的一件事,饮食习惯也是值得考虑的。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要考虑的方面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去认真的考虑考编地区,找一个最佳选择,不留遗憾不后悔。加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