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得分情况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第16个小题是中考非连文本,一共设计到三个小题。

我本次阅卷的第3小题:活动展示环节,组长要代表全组成员向同学们介绍家乡新变化,请你结合小组收集的材料,写一段发言稿。  写作提示:1、从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2、思路清晰;3、语言得体;4、不少于100字。

本题满分是10分,我阅卷772分,均分仅仅5.24,最高分9分。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分析原因如下:

一、空白试卷,态度问题。

感觉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缺考人数。可能到了最后,或者是时间不够,或者是不会,所以干脆不写。如果真是不写,那么反应出来的是一个学生的态度问题,令人担忧。

还有一份这样的答案,我不知道学生写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们看到这样的答案心情是可悲还是可叹?

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乍一看,书写整齐,卷面干净,语言得体,  流畅通顺,围绕“石墨烯”展开叙述。但细看之下,答案与问题毫无关联,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管是微写作还是大作文,都有这样的文章出现,我们称之为“华丽的尸体”,学生根本没有读懂题目要求,只是自己相当然地写出了答案。

三、主次不分,思维混乱。

其一、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答案介绍到了家乡的新变化。并且还很好的对比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比如:空气、环境好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天然气代替了煤炭等等方面的变化。但是唯独没有“从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没有结合文本,写出高端科技给家乡山西带来的变化。

其二、还有个别同学,只字不提“家乡山西”,全篇围绕“中国”写科技带来的变化,写我国的石墨烯发展快好等等,与“家乡”毫无关联。

其三、还有一部分同学,叙述混乱,缺乏条理。东一句、西一句,写到石墨烯的发展,与山西的煤炭产业的结合。又写石墨烯的特点,然后谈到了全国的规模,最后又写到山西是最早运用这项技术。跨度太大,主题不集中。

四、语言死板,能力不高。

微写作本身就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其实这道题就是从材料当中筛选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的表述出来。

但是很多的同学,只是单纯的抄写材料中的信息,整段话都是原文,没有筛选,不会选择与主题有关的词语或者语句等相关知识点连缀成句。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相反,有的同学在语言得体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好,前有称呼,后有总结:“山西的变化意义非凡”、“让我们努力学习,紧跟山西发展的脚步”,“我们的家乡山西会越来越好”。之类的文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思想。

其实,微写作篇幅短小,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直入主题,不要过多铺垫。答题卡上就9行的格子,有的同学用了4、5行来对家乡的过去、对石墨烯的作用等做介绍,语言累赘啰嗦,也是失分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