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县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兴化县设立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与当时特殊社会现状有关。据史载,北宋建国之初,原南唐清源郡节度使、仙游枫亭人陈洪进归顺宋朝,献出泉、漳两郡十四县。但他大刮民财,激起以仙游古邑(今游洋镇)人林居裔为首的农民起义,延续近两年,震动宋廷。战事平息后,宋太宗翻览地图,认为游洋“地险民顽,欲以德化之”,决定在此单独设军立县,加强控制,并亲自取名“兴化”,即兴天子之德,以感化顽民之意。
兴化县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的更替,遭受了改朝换代的兵变与祸乱,虽局部战争主要是在郡治莆田和仙游县城进行,但因该县未修城池,居民分散,不能进行有效抵抗,故付出的代价更惨重。境内不时有人造反、暴乱(如宋林居裔、元林守武等),使民不安宁,更何况还有外来入侵者(如“汀洲寇”、“永福盗”),而元末赛甫丁与阿迷里丁在泉州与兴化之间进行了十年之久的祸乱,不但莆仙两县死亡枕籍,兴化县也备受蹂躏。据明·弘治《八闽通志》卷八十七·拾遗载:“参政安童在兴化县龙纪寿起兵”“胡兴祖、上官惟大又领兵穷追伯顺至兴化县,郡人遭其惨酷,无一方免者。”“二十二年……三月,柳伯顺由福清潜兵蹈兴化县,杀官吏,驱县民迫郡城”“六月,伯顺复驱兴化县民兵来攻(按:进攻郡城),兵一交即大败,僵尸又以千计”“莆田四百年文物郡,自陈从仁、林德隆作难,兵连不解,遂引异类(按:指元朝蒙古、色目在泉州官员赛甫丁、阿里迷丁及其部众)肆其惨毒,前后戕杀二万余人,焚荡三、四万家,虽已解仇罢兵,而陈同犹据仙游县,柳伯顺犹据兴化县”福建历代无战争,乃相对于中原血流成河、白骨蔽野而言,其实闽之先民所受的屠戮,亦十分残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