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的电影《鲁迅》的主要内容及含义

要快!急用!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担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对战友的离去,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用笔端来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面对深爱的恋人,他感到自己的所惜与被惜。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鲁迅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义。就在这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中,一个民族魂在灵柩中安息了……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鲁迅先生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三年,使用了7个梦境贯穿这个文学巨匠跌宕起伏的一生,并将鲁迅生平最具有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串连在电影中。其中,三个死亡成了一个内在结构:杨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鲁迅之死。影片开篇,鲁迅在江南空旷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恍惚间,祥林嫂走上前问鲁迅,“人死了有没有灵魂?”“或许有吧。”“那也有地狱了……”接着,鲁迅又被喊着“救救孩子”的“狂人”拉住,而身边高唱着“手执钢鞭将你打”的阿Q却头也不回地冲进黑暗……鲁迅笔下人物就这样在真实和虚幻间与他会面。同样出彩的是剧中有一场鲁迅与瞿秋白秉烛夜谈的戏,当他们聊到《雪》这首诗的时候,鲁迅的卧室里竟然飘起了纷飞的大雪;在影片的结尾,镜头定格于鲁迅的墓碑前,在《野草》的吟诵中,一片片野草被大火燃烧……寥寥几个写意画面胜过了千言万语。
  拍摄《鲁迅》难度很大,鲁迅先生的性格魅力和特殊地位使其影响很大,每个人眼中也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鲁迅。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段拍摄传记,能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更耐人寻味,影片中的鲁迅也用生活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首先一点,无论谁来演鲁迅,人们首先衡量的是外形像不像?没试妆前,濮存昕自己也没底。但当造型师将鲁迅标志性的胡子和头发往脸上一贴,濮存昕的信心顿时有了。但影片的突破口不在这里。长期来,人们对鲁迅的态度经历过太多的曲折。在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林非看来,“能够把鲁迅真实的性格表现出来,尔后尽可能地表现出鲁迅某些深刻的思想层面”即够了。但这又谈何容易!赵丹当时在为《鲁迅传》作“角色自我设计”时写道:“必须忘掉那几个伟大”,为此受尽了折磨。以前在电视剧《鲁迅与许广平》刻画了鲁迅若干较为“松快”的行为,当时竟也被指责为“轻佻,荒诞”。这次拍摄电影《鲁迅》,主创人员解放思想,终于将鲁迅还原成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大写的人。比如影片中,鲁迅拒绝了苏联方面的邀请,许广平对此很不理解,倚在床上面对墙壁故意不理鲁迅。鲁迅则用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抽着烟不知如何是好。这就是银幕上如常人般生动的鲁迅。

  另外影片中还出现了这样一幕:鲁迅和海婴泡在浴缸里咯咯笑,许广平站在一侧也跟着开心。饰演鲁迅的濮存昕表示,畅快地大笑,像孩子一样,很响,这就是历史上鲁迅的真实样子。濮存昕总结道,鲁迅是一个毫不掩饰自己、直接表达爱憎的人。一旦认为他应该批判的,他总是毫不留情,且语言锐利、尖刻。他对敌人是不宽容的,脸色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表达非常直接。鲁迅或怒、或喜、或悲,或愁、或无奈、或感伤,都是陡然出现的,突变是他的一大特点。正如导演丁荫楠所讲,影片的创作提出了一个概念———彩色的鲁迅。鲁迅灵魂深处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把鲁迅丰富的精神,变成可视、可感、可亲近的一个银幕形象。总之一句话,《鲁迅》的创作要有突破。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鲁迅,不仅是旗手和战士,同时也是亲人,是朋友。
  影片抽出了与瞿秋白交往、担忧杨杏佛安危、帮助萧红萧军等几个片断,展示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白色恐怖、杨杏佛遇刺几个外部动作戏份较多的片断,烘托出鲁迅的演讲、论战的激昂。风雨交加间,鲁迅带病参加杨杏佛的追悼会,出门时把家门钥匙塞给了许广平,伞都不拿就大踏步离开了。虽然没有对白,但是风雨交加间,外景的浮躁喧哗,是时局动荡的写照。而葬礼上焦点的虚实、镜头的纵深,也营造出了纪实的感觉。这种真实感赋予了鲁迅战斗精神更多的冲击力。

  除了紧张的战斗,影片在处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十分诗意。鲁迅的家庭生活有声有色,许多鲜活的细节展现了他作为父亲和丈夫的一面。鲁迅拒绝出国疗养之后,许广平哭了,这时鲁迅和海婴样,躺在地板上想不出安慰的方法,夹着上海方言的对话,平实却也感人。而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影片采用了超现实的画面展忘年交的深情,鲁迅与瞿秋白秉烛夜谈,聊到鲁迅的诗《雪》,说话间,在鲁迅的卧室里竟然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大雪。这些富有诗意的处理给人印象颇深。
  鲁迅一生都在为中国大众的觉醒而奋斗不息。以他审视时代的睿智,其实他很清楚自己的理想在他的生前是无法实现的,然而他却为这个理想不停地工作,“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年轻人到光明的地方去”,即使是失败了,即使是被黑暗势力威胁,即使是被背叛了,他仍然信奉“赶快做”的人生哲学,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还在战斗,还在关心着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启蒙。影片就是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中,把贯穿鲁迅一生的信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形象地凸显在银幕上。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作为制片人和许广平扮演者的张瑜的一句话更能表达一个涵义,“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时候,把鲁迅形象搬上银幕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完成了几代电影人的一个夙愿。”不错,这样的精神也是中国电影的精神,百年荣辱,铅华洗尽,电影以她独有的魅力为时代敞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希望和繁荣的大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