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吴国将领的 【简短】 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20
周瑜(175-210),东汉末名将。字公瑾,有姿貌、精通音律,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少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建安十五年 210年 36岁 周瑜女儿出生。周瑜进京见孙权,请求发兵取蜀,孙权同意。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年仅36岁。孙权素服举哀:“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鲁肃(172-217),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吕蒙(178-219),东汉末年名将,字子明。曾经乘名将关羽北伐曹魏、荆州空虚之时,偷袭荆州成功,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非复吴下阿蒙”等。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吴国名将。慈忠义,孙策慕其高义,把慈招揽到帐下。慈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助孙策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甘宁(?~220),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为人少有气力,好游侠,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统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为士卒敬慕。后从孙权往合肥,魏将张辽等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亲率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后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黄盖,字公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赤壁之战时,黄盖用“苦肉计”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
程普,字德谋,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韩当(?-227),字义公,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而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周泰,字幼平,曾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蒋钦(?-220年),字公奕。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陈武(?-215),字子烈。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
丁奉(?-271),字承渊。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徐盛,字文向,三国时期吴将。徐盛最初因讨伐山贼有功而被加为中郎将,后于濡须口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孙权的赞赏。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
陆抗(226-274),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终年49岁。
第2个回答  2012-10-23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周瑜(175-210),东汉末年名将。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有姿貌、精通音律,江东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少与孙策交好,提出“二分天下的提议”,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孙策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将兵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最有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善丹青。东汉末年,渡江南至扬州。孙策创业,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孙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孙权行车骑将军,张昭为军师。魏黄初二年(221),拜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以昭敢谏、性刚,不用昭,而先后用孙邵、顾雍。权称帝后,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佚。年八十一卒,谥曰文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有影响的政治家,东吴重臣。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他仕东吴为相19年,以德辅政,多进良言,使东吴邦内清肃,国富兵强。 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公孙渊背魏臣吴时,顾雍同张昭一样竭力谏阻孙权遣使封赏公孙渊,孙权不听,他追至宫中伏地叩首不起,继续进谏,“以死争之”。孙权令左右扶他出宫,他陈说不止。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辅政,深得孙权及朝臣的信任和敬重。 淡于爵禄,廉洁自奉。孙权为吴王后,顾雍连连升迁,但他从不告诉家人属下。事后得知,都惊叹不已。孙权曾以堂女嫁顾家外甥,孙权请顾雍父子及顾雍长孙、选曹尚书顾谭欢宴以贺。顾谭大醉失态,不能自持。次日,顾雍厉声斥责之:你谦恭不足,日后必将毁我顾氏家族。 贵为国相而谦恭克己,给吴国以很大影响。他死后十多年(258年),景帝孙休下诏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并封其次子承袭爵位为醴陵侯。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骘)之相”,比之汉萧何、曹参,可见顾雍之德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步骘吴丞相。曹公平荆州,大军百万压吴境。张昭、步骘等主降,诸葛亮游说东吴,驳斥之。及曹公平东川,亲往攻吴,相拒 月余,不能取胜。吴主乃令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后蜀主刘备亲往攻吴,所战皆克,骘奏擒范疆、张达二人,并张飞首级,遣使送还,交与荆州,送归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吴主从之,然备不纳。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介绍江东豪杰给孙策,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吕蒙(178-219),东汉末年名将,字子明。曾经乘名将关羽北伐曹魏、荆州空虚之时,偷袭荆州成功,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历任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等职,封孱陵侯于孙权广纳人才时投到东吴麾下,从破黄祖,吕蒙奋勇先登,亲斩敌将陈就。后于濡须口从拒曹操,吕蒙独具战略眼光,力排众论,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后来吕蒙接任鲁肃之职,镇守陆口,其名声之响,连向来骄矜的关羽也不敢有所轻忽。为了成功袭取荆州,吕蒙连同孙权、陆逊一起筹略,设伏用奇,击败关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庆功之时,吕蒙却因被关羽阴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二岁。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吴国名将。慈忠义,孙策慕其高义,把慈招揽到帐下。慈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助孙策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甘宁(?~220),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为人少有气力,好游侠,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被孙权评为:吾有甘兴霸,何惧张文远。当年带领一百人在曹营冲杀数次,所带将领无一阵亡。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统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为士卒敬慕。后从孙权往合肥,魏将张辽等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亲率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与甘兴霸有杀父之仇,后甘兴霸在他上阵杀敌,被于禁暗箭相伤时,是甘兴霸救了他,后来她俩和好了,后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黄盖,字公覆,汉末三国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黄盖向周瑜献火攻之策,并亲往诈降,火烧战船,重创敌军,以功拜武锋中郎将。后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程普,字德谋,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功勋卓著。吴荡寇将军、江夏太守。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於应对。从孙坚征伐,讨黄 巾於宛、邓,破董卓於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策入会稽,以普为吴郡都尉,治钱唐。后徙丹杨都尉,居石城。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后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从讨刘勋於寻阳 进攻黄祖於沙羡,还镇石城。策薨,与张昭等共辅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又从征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性好施与,喜士大夫。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

韩当(?-227),字义公,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而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周泰,字幼平,曾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蒋钦(?-220年),字公奕。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陈武(?-215),字子烈。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跟庞德对打,结果被树枝挂住,被庞德一刀砍死,
孙权对此十分哀痛。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人物,原系广陵海陵人,本为郡县吏,因避中原之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官至大将军、大司马。东吴五凤五年,吕岱以九十六岁高龄去世。

丁奉(?-271),字承渊。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徐盛,字文向,三国时期吴将。徐盛最初因讨伐山贼有功而被加为中郎将,后于濡须口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孙权的赞赏。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

陆抗(226-274),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终年49岁。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跟随孙策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等,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迁扬武都尉。从策攻皖,讨刘勋,伐黄祖。主策薨,袭讨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袭随权讨黄祖。袭身以刀断两绁,使祖蒙冲横流,大兵遂进。斩祖。濡须战,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夜卒暴风船覆,袭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