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老子各章的管理学案例

要有现代和当代两个案例,而且要非常知名的。谢谢。

第1个回答  2021-03-23

第2个回答  2008-03-04
  序言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其人为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为老聃,一说为老莱子,一说为太史儋。是以,关于《老子》作者的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判定孰是孰非,笔者根据司马迁在后两者都加以“或曰”等疑词的现象,倾向于认为《老子》是老聃的作品。
  全书计五千余字,分上下两篇,凡八十一章。上半部分三十七章,主要论“道”;下半部分四十四章,主要谈“德”。是以,《老子》又被尊称为《道德经》。它与中国古代哲学大相径庭,因为中国哲学的习惯性论题是人生和伦理问题,而又常常落入伦理道德的俗臼;但《老子》却突出重围,把人们的思考领域由人生而政治而宇宙,既宏观又微观地对人生、政治的种种问题进行阐发和思考,真正做到了融哲学、政治、伦理于一炉。可以毫不谦逊地说,老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维,对立统一的分析视角,一点也不比古希腊及其他西方那些著名的哲学家如泰勒斯等人逊色。
  《老子》被后来道家的视为最经典著作,可以说它就是我国古代道教的滥觞。而道家思想则曾在我国历史上多次居于统治地位,与儒家思想交相掌权,构成了中国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汉书·艺文志》言:“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执,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也就是说,《老子》是一本教国君如何管理国家的书。其中如汉代初期的“黄老之学”、魏晋时期的玄学是最为有力的证明。而应用到现在的社会实践中,就是《老子》可以教人如何管理人,教人如何管理企业,教人如何管理社会,教人如何进行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所以,《老子》可以为现代的商业活动提供很多的启示和参考。
  本书紧紧抓住《老子》一书的现实主义思想内核,用古代故事和现代商战两相佐证的方式,对《老子》包涵的深奥哲学进行浅显易懂的诠释和注解,以期为社会现实中间的商业活动提供借鉴和帮助。这无疑既有利于保存传统,又有利于启示当代。
  由于笔者学识浅陋,书中难免会有挂一露万、有失偏颇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见谅并给予斧正。

  第一章
  [提要]:本章老子主要阐述“道”和“名”的存在状态,即常见而又非常可见的矛盾特征。在这里,老子将“道”和“名”讲的既具体又抽象,从而引起“有”与“无”的区别和联系,在老子看来,“有”中有“无”,“无”中亦有“有”。所以告诫人们万事需要看清“有”“无”,因为两者瞬息万变,不可预测。而且不要拘泥于一时的条件而畏首畏尾,人要做的是在“无”中创造“有”,这样才可以丰富“无”而达到“有”。应用在现代商战中,就是要学会在不利条件下去创造“战机”,把握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现代事例】 诸葛亮疑兵华容道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遭遇不幸,或对手太强,或时机欠佳,或人有我无。但是要记得:不管是“有”还是“无”都是我们需要的,正确的利用“无”,不利条件会转变为优势,而不善于利用“有”,有利的形势也会走向劣势。看看诸葛亮怎么样让熟悉兵法的曹操中计的吧!

  东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会战赤壁,不料被周瑜算计,火烧曹营。曹操军败之后,仓皇逃命,军队行至华容(今湖南省华容县桃花山)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两条可以安全逃命的路。曹操犹豫不决,不知道从哪一条路可以逃过刘备的伏兵。这时候派出去的探军回报说:“前面的两条路,一条是小路,崎岖不平,非常难走,却大概近五十里;而另一条为大路,平坦易行,但是却远五十里。大路不见丝毫蛛丝马迹,小路的山口子上却隐隐有几处烽火在烧。”众位将士一听全认为烽火起处必有伏兵,应该避开小路,从大路逃命。曹操说:“不,不能从小路。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是故意派人于小路上烧烟,诱使我军走大路。”于是他带着部下从小道走向华容道,结果是恰恰遭遇诸葛亮的疑兵之计。
  原来,诸葛亮早就了解曹操深谙兵法、多谋善算的性格,算敌人之所算,想敌人之所想,因敌设谋,将兵力设伏于华容道,并故意暴露兵马形迹,使曹操反以为假,进入早已设计好的“圈套”。

  [古例今评]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就是说,战争最紧要的事情是计谋,不能因循守旧,否则等于自戕。诸葛亮对于曹操熟知兵法这一情况是了解的,但,他没有消极地逃避问题,而是利用这个看似不利的条件,巧妙设计,很讽刺地戏耍一把“料兵如神”的曹丞相。
  【现代事例】 宝洁的“假广告”
  现代商战形势瞬息万变,要想在快节奏中始终保持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要求抢先别人一步。这时候不仅单单需要长远的投资眼光,还需要在谋略上技高一筹。

  日本克奥公司是以生产“克奥”系列洗发香波和护发素而蜚声世界的。1990年,公司却发现消费者对“克奥”老面孔渐渐产生厌倦,而一些后起之秀却在逐渐占据着市场,于是开始积极寻求新的洗发配方。最后克奥看上“维生素B5”这种新型的护发元素。但美国的宝洁公司也同时开展研制,都努力争取第一个上市。一段时间后,美国宝洁公司率先攻克技术问题,但是为赢得生产时间,他们采取“假广告”战略。在他们原来几个大的销售区同时发起一系列某个旧品牌洗发水的大型促销活动,为了显得更加有真实性,他们还大大增加相应的广告投放量。克奥公司上上下下看罢广告,都错误地认为宝洁现在将大气力花在老产品的宣传和造势上,说明它目前根本没有研制出新的护发产品,所以自己的公司仍然有充裕的时间来解决剩下的技术难题,于是放松紧张的心情,以一种不紧不慢的态势进入最后阶段。宣传部门也按照自己的研发进程,制定了相应的广告计划,打算一个月之后发动大规模的宣传攻势,推销自己正在研发的新型护发产品。
  宝洁公司了解到对手信以为真后,立即把战略重点调转方向,在各大区域的城市举办规模浩大的新一代产品广告宣传,通过传单、海报、电视等各种手段来宣传“维生素B5”这一新的名词和新的品牌。10天之后,宝洁公司将这种有着淡紫色包装、可以应用于不同发质的营养型洗发水推向市场,并迅速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这个时候,克奥公司才发现自己彻底被宝洁公司“欺骗”。他们也急忙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可惜此时宝洁公司的新产品已经占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其产品形象也早已深入消费者内心深处,他们已经回天乏术。

  [现世评说]宝洁公司在虽然具备和奥克公司同时推出新型产品,但他还是选择明智地避免与克奥公司发生直接的商战,而采取“假广告”的非常手段,让自己暂时离开对手的视线,然后再不期然的进行回击,将克奥打得措手不及。这无疑是比与克奥同时推出产品、打价格和广告战这种手段明智得多的一个策略。

  第二章

  [提要]这一章主要讨论是辨证关系的互相转化,如上下、高矮、胖瘦、难易、得失等。老子认为他们相反又相成,即离开一方另一方的存在也可能发生危机。所以,老子教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得失,而且有时候只有适时地去失去东西,才能得到的更多。
  【古代事例】 乔治·华盛顿“三进三出”
  老子说:成功的人大有作为,但是他不去炫耀;因为他不去炫耀,所以人们才愿意跟随他去做事业。也就是只有那些懂得不把自己的成果看成私产的人,他的财富才可以不断增加,为企业、社会和历史所尊重。这方面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无疑是做得极为成功的典范人物。

  乔治·华盛顿(1732年-1799年)出生在一个北美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布里奇斯溪庄园里,他的不平凡来源于勇敢、正直和谦逊。在1774年,北美殖民地的武装起义热火朝天地拉开序幕,当时乔治·华盛顿毅然与过去那个自以为是英王臣民的自己决裂,并于次年的第二届大陆会议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带领着一群来自农村、松散懒惰的非正规军,克服我们普通人完全想象不到的困难,不断制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战场上不屈不挠,打败数倍于自己并且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大英士兵,将美利坚民族逐渐带上独立自主的道路。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美国与英国在1783年9月签订和平条约。但当时很多州面对为他们独立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军人时,他们却不愿意拿出钱来当作军饷,军人为自己战后的生活打算纷纷向华盛顿上书:请他做未来美国的皇帝。但,视人民自由为最大理想的华盛顿即使吃不上饭也不会做不利国家的事情,这时候他向大陆会议提出书面申请:当战争结束后,他将化剑为犁,去自己的农庄。1783年4月19日,华盛顿辞去军职,向自己共同战斗过的部队挥手告别。面对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华盛顿激动不已,他不断与他们斟酒话别。在费城,华盛顿坦然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们一起核查在整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的开支,账目准确,报告显示他为战争胜利还补贴许多自已辛苦挣来的钱。华盛顿返回蒙特维尔,和家人团聚,继续着自己温馨的田园生活。但紧接着美国因政府过于软弱,联邦名存实亡,于是1786年马撒诸塞州发生农民起义。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新生国家,这位伟人又受邀出席并主持1787年在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并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又掌握着无比巨大的权力,但当国家趋于稳定时,在第二任总统任职期满以后,华盛顿再次选择离开权力中心,回到自己的弗家山庄。但后来美与法之间的冲突再起,国家的安危再次将他拉入政治中心,国家需要借重他和他的威名及能力,统领那只战无不胜的军队,抵御外侮。幸运的事情是战争到底没有爆发,华盛顿得以又回到自已心爱的庄园。直到1799年12月13日,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华盛顿老人平静的去世。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后,举国哀痛。就连他昔日的宿敌英国也为其逝世鸣礼炮20响以示哀悼。华盛顿虽然离人们越来越远,但是他毕生努力、向往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及其制度却将稳固地长存在这个世界上。
  [古例今评]华盛顿为什么会被历史那么深刻地记忆着?其实他建立的千秋功业倒在其次,最首要的还是一种精神,即勇于舍弃一己私立的宽广胸怀。要不是这种胸怀,美国的发展可能是另一种样子,那么他还会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永远不变的榜样?!孙文先生倡导“天下为公”,为公舍弃私利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现代事例】 AMD走马换将
  企业发展到现在,模式已由原来的家族私产变为社会组织,所以不能将企业管得太死。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不然有如一潭死水,什么东西都很难存活。所以当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时,不妨放宽眼量,大胆起用新人,这样你公司的生命才能更长久。AMD总裁杰里·桑德斯(JerrySanters)就是这样做的。

  杰里·桑德斯是在失业后于1969年才创建AMD公司的。在公司成立之初,AMD便开始与Intel公司的竞争,虽然是屡战屡败,但凭借着杰里·桑德斯超强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商业嗅觉,AMD逐渐成为居于世界第二位的个人电脑CPU制造商。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失去自己的朋友和妻子,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创建的AMD,并为他继续拼搏奋斗。他这样形容自己的一生:为了AMD奋斗终身。当然他的努力还来了一些成果,如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已由原来的90%多降到现在75%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前五大PC厂商,除了Dell(它一直享受着英特尔最优惠客户的特殊待遇)外,其他厂商都开始打破英特尔的限制开始寻求与AMD全面的合作。
  但杰里·桑德斯并没有把AMD看作私有财产,2002年4月27日杰里·桑德斯正式宣布辞去AMD首席执行官,而将这个职位交给他于1999以每年75万美元和至少10万股的AMD股票为代价从摩托罗拉挖来的海格特·瑞兹担任。海格特·瑞兹曾经是摩托罗拉半导体部的总裁,他曾经得到杰里·桑德斯这样的评价:“瑞兹是AMD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的最合适人选,以他非凡的能力,他一定会够超越我。”事实证明杰里·桑德斯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在新任CEO海格特·瑞兹的带领下,AMD向Intel发出更大规模的挑战,像2006年还收购ATI这样的公司,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现世评说]公司的资本可以归属某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公司当作自己的私产,因为这样的心态会将企业变得缺少生机、活力。企业的生命来源于不断地吸纳新鲜血液,有时候总经理也要适当变更。只要这样,企业的员工才看到希望,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切莫打压蓬勃的、向上的力量。能做到适时而退,及时更新,企业之树方会常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