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人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佛是人吗?如果不是人,那是什么,是生物吗?

既然是一种境界,那么就很虚无缥缈了。很难证明了。那这种境界有人到达吗?到达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第1个回答  2008-01-28
所谓佛和菩萨,是指觉行的圆满程度,是一种心地境界的果位描述,既非确指某个人,又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到的。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

一提到佛很多人就会将神佛混在一起,在佛教上佛不是神。

【佛】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佛果】
又作佛位、佛果位、佛果菩提。佛为万行之所成,故称佛果,即能成之万行为因,而所成之万德为果。亦即从修行之因到达佛果之位,又指从声闻、菩萨之位至无上正等正觉之位。证得佛果之因,称为佛因,即指一切万行之善根、功德。

【菩萨】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菩萨圣众】
菩萨有未断惑者,是凡夫之菩萨,初地以上断几分之惑者,是圣众也。

【菩萨十地】
一、欢喜地,菩萨既满初阿僧只劫之行,初窥心性,破见惑,证二空理,成就檀波罗蜜,生大欢喜。二、离垢地,菩萨断思惑,除毁犯之非,使身清净,成就戒波罗蜜,离一切垢。三、发光地,菩萨灭无明暗,而得三明,成就忍波罗蜜,心光开发。四、焰慧地,菩萨于三十七道品,圆满具足,进而修习力无畏,不共佛法,远离懈怠,成就精进波罗蜜,使慧焰炽盛。五、极难胜地,菩萨为利益众生,外习诸技艺,内成就禅波罗蜜,极难制胜。六、现前地,菩萨住解脱法门,修空无相无愿三昧,成就般若波罗蜜,使现前差别尽泯。七、远行地,菩萨断诸业果细现行相,起殊胜行,广化众生,成就方便波罗蜜,备远行资粮。八、不动地,菩萨住无生忍,断诸功用,身心寂灭,犹如虚空,成就愿波罗蜜,于涅盘心,湛然不动。九、善慧地,菩萨灭心相,证智自在,具大神通,善护诸佛法藏,成就力波罗蜜,善运慧解。十、法云地,菩萨广集无量道法,增长无边福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依上中下根,为说三乘,成就智波罗蜜,有如大云,雨大法雨。

由此可知:未断惑之凡夫菩萨无量无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出于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忘我奉献者,他们都是菩萨。

凡俗解名相,智者善观察。君言未曾亲见,只是被名相所迷,若无名相分别,诸佛菩萨无处不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1-28
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福德与智慧都圆满的时候就成佛了,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觉醒后的境界。

当然有人到达,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的例子。释迦牟尼成佛后,把他成佛的方法教给后人,这就是佛法,法就是方式方法。后来又有很多人,希望达到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抛弃俗世生活,追随释迦牟尼,这就是僧人。
第3个回答  2008-01-28
佛是开悟了的凡人,凡人是没有开悟的佛。

释迦牟尼说过:众生既我,我既众生
第4个回答  2008-01-30
说的太好了,佛是开悟了的凡人,凡人是没有开悟的佛。

释迦牟尼说过:众生既我,我既众生,随喜。
第5个回答  2008-01-28
人就是佛,只因为被五蕴迷失了本性,所以才不停的轮回,包括神在内.
佛就是人,应人的需求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各种不同的佛和菩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