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挫折成功的事例3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历挫折成功的事例,欢迎阅读!

  经历挫折成功的事例1:

  这是一位大家熟悉的名人,可是他走向成功的历程可能是人们想象不到的。

  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自小缺少关爱;

  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自小缺少教养;

  16岁时他结束流浪,用谎报年龄的手段参了军,军旅生活也很不顺心;

  18岁时他娶妻结婚。几个月后,妻子变卖了他的所有财产逃之夭夭;

  后来,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很快又放弃了;他卖过保险、轮胎,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进入中年,他在一家餐馆的任主厨和洗瓶师,后因修筑公路,餐馆被拆,他又失业了。

  65岁时,他从邮递员手中接到第一份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的保险金开始创业。

  88岁高龄之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风靡全球的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感触最深的是正确地对待挫折。期盼人生没有挫折、期盼直线的走向成功,是不切实际的。“耐挫能力”(挫折商)才是成功的支柱。

  经历挫折成功的事例2: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3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钟爱。

  那时我们3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时,菜一上桌,我就把菜 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 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

  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随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并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些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 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一边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啃,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摊鸡屎旁边。

  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3个抱头痛哭。

  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又说起了这件往事。

  “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观众的电视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虽然我演戏无数,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经历挫折成功的事例3:

  关于创业,马云认为: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在于你有出色的想法、理念或梦想,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他说:“创业不能停留在理念与幻想上;idea可以有无数个,action只能有一个。”

  1、不停留在创意上

  现在许多企业家喜欢高谈阔论说方向和战略,却往往忽视了实实在在的执行。马云认为,做企业不仅仅是做创意,创意是企业运营中重要的一环,但它只是一环,更重要的是要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赢在中国》第二赛季晋级篇第一场,对于选手石乐华提出的走特色化整合道路,把卫浴进行关键性组合,致力于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品牌的建设,进行原始设备生产商加工,做民族的卫浴品牌这一设想,及他在谈话中传达出的积极的心态等问题,马云给予了客观的点评。

  马云充分肯定了他的心态和创业的激情。并对石乐华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并购、整合这些都是创业者很好的素质,给予他极大的肯定。但同时,马云指出,在整合的要素当中石乐华讲到理念和信心,马云认为这个理念并不是最值钱的东西,真正值钱的东西是创业者创造的价值,是脚踏实地的结果。很多人认为马云的成功是因为他有非常优秀的理念,但马云说,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因此,马云建议石乐华,不要用自己的理念去整合别人,而应该用自己创造的价值给别人带来好处。

  马云认为:公司还很小的时候千万别去讲理念,别人不一定认同你的理念,但是都会按照你说的做。要让别人说你的理念好,自己千万别说自己的理念好,那样就会没完没了地吵架,你吵过了别人,别人就认同,吵不过的就会有看法。因为理念是很难考量的,只有结果可以考量。

  我认为有结果未必是成功,但是没有结果一定是失败。

  2、一流的执行力

  马云与孙正义曾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力,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力,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后者远比前者重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是企业达成计划和目标的必然途径。企业强大的执行力,本身就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阿里巴巴就是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它的成功,依赖的是高效率的执行力。马云说:“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现在、立刻、马上’干出来的。”

  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中国对外贸易通道主要靠“广交会”、国外展会或依托既有的外贸关系,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香港贸易中转。而那时中国“入世”在即,很多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有自主控制的外贸通道。

  马云在外经贸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1999年成立阿里巴巴,其商业模式也是马云在外经贸部探索出来的。将团队从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分离出来以后,马云转向做外经贸部的另外一个项目: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当时,马云很快就把这个项目的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可以说,马云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坚固、健康。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借助互联网能够而且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

  电子商务的大方向定下来了,但具体运作模式却需要仔细思量。在具体实现方式的选择上,马云当时坚持用类似现在的BBS的模式。

  可是,马云的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了团队成员的反对,大家都认为,这种简单到丑陋的设计方案太不合主流了。反对的激烈程度出乎马云的意料,这帮人拍着桌子和他吵。

  马云当时要求技术人员将BBS上的每一个帖子检测并分类。技术人员认为这样做将违背互联网精神。但是马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阿里巴巴,所以他坚持己见。他认为,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不用搞那么花里胡哨的。他们的争吵非常激烈,而马云仍不改初衷。最后在马云的强硬坚持下,这个事情以马云的方案暂时确定下来。

  1999年2月,马云参加了新加坡召开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这次会议上的一些意外发现让马云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他决定要动手做自己的网站。

  于是,马云给杭州的伙伴发电子邮件,要求技术人员立即完成BBS的设计。没想到他的伙伴们这次还是不同意。马云发怒了,他大声命令他们:“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由于马云的坚持,团队成员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方案。

  正是由于阿里巴巴的高效执行力,才能一步步走到现在,取得今天巨大的成功。马云不止一次强调:“有时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总比优柔寡断或者没有决定要好得多。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并改正错误。”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执行力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如果不能及时执行将毫无意义。可以说,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创业者若能对诸如执行力这些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那么企业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追求速度有耐心

  1999年马云以50万元起家时,中国互联网先锋瀛海威已经创办了3年。瀛海威采用美国AOL的收费模式。马云却采用免费策略,对买家和卖家都是免费的,以此来建立阿里巴巴的用户基础。而就在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中国上网人数达500万人,而在1995年,仅为3000人。然而在这股狂潮中,马云却很清醒,他认为: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一次3000米长跑,你必须比兔子跑得快,但又要比乌龟更有耐心。在前100米中,谁都不是对手,你跑着跑着,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

  也是在1999年,网易大举北上,而马云却做出了把公司中国区总部放回杭州的决定。因为当时,中国、美国、欧洲的互联网企业大多都有一种浮躁的心态。马云认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聚集地不应靠近信息中心,而应靠近企业中心。也正是得益于马云的这一预见,他的决定使阿里巴巴得以稳健地发展。

  2000年,互联网已经搞得风风火火,可是他们的赚钱模式是什么?以什么来回报投资者呢?这是网民和投资者非常关切的问题。马云说:

  赚钱有一二三四,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你怎么赚钱的模式说不定才好。全世界的投资者,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微软怎么赚钱,但它是赚钱最多的企业,用传统的思路去考虑网络经济也许并不一定对。另外,现在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网络正是时候,在低潮的时候,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正是练内功的时候。

  2002年互联网经济处于最低潮时,《IT时代周刊》写道:过去两年,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就像电梯从天堂一层层地下落到地狱,几乎没有一个互联网英雄能够脱离集体疯狂,也没有一个能够逃离疯狂后的灾难,而依托杭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最好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当别的网络公司在风光时期风驰电掣时,阿里巴巴被嘲笑慢似蜗牛,可一旦它们都停滞不前,却惊见阿里巴巴的快速。马云建议创业者要做一个精于“控制”的人。

  在今天的商场上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秘密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我们活着,不死就有希望。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