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的对话(一)我和吴家林老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初次听说吴家林老师是在2017年的8月中期。那时候我应邀参加云南昭通大山包的越野赛事拍摄,拍摄结束从大山包和同行的一群摄影老师搭顺风车去昭通火车站。

路上,我们在探讨当代中国摄影的走向。我根据当下的一些摄影问题提出了当代摄影的急功近利问题。同车的都是业界大亨,我一个毛头小子提出的问题竟然引起了全车的共鸣,我们从人像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等剖析问题的存在。最后探讨点落在了纪实摄影中,一个老师说:“当代纪实摄影,当推云南昭通的本地摄影师吴家林老师。”他们讨论了吴家林老师的《云南山里人》。我就在一旁听着。

这就是我第一次听到吴家林这个名字,到火车站后,我在去往成都的火车上百度了一下“吴家林”。

                                                            ―来源百度

在火车上看了他的资料,又看了他的作品,黑白照片记录的是平常日子的点点滴滴,有猫和老太太,卖鸟笼的大叔……如果要用光去评价他的作品,确实无法评价,因为他的作品要表现的不是光影,而是普普通通的日子,记录了中国平民的日常。

在成都逗留多日,看到吴家林老师很多作品也是在成都拍摄的,又想到他是云南昭通人,心里突然有了些自豪感。和大师的距离原来这么近。期待一次和吴家林老师的面对面交谈。

回到昆明,是八月末了,在微信群里看到摄影朋友分享的新世界尼康嘉年华活动邀请了吴家林老师来讲座的消息,我推了所有安排,报名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当天,我早早来到会场等待,不知谁说一声:“吴老师来了。”

我循声找去,一个光头的男子穿着花格子衬衫从门口进来,普普通通,就和一个庄稼人干完了一天的活洗干净了准备休息了的样子,没有助手左右跟随,没有大神从天而降的感觉,若不是在照片里见过和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很难知道这就是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大师。

吴家林老师从门口走到讲台,这几米的路程中 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

他在和每一位到会的听众握手拍照何问候,完全没有大师的架子,下面这些听众就好似他许久不见的故友,每一个都要认真问候。

这次吴家林老师所讲的内容是纪实摄影中的抓拍与摆拍。同时他也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摄影经历。他说从摆拍到到抓拍是一个过程,新入门的摄影师多采用摆拍,这样拍出的内容能达到作者的要求,但意义不大,场景容易复制,无法成为经典。

至于抓拍,很多东西稍纵即逝,抓拍可以留下永恒,成为经典。

他说从事摄影,不在于器材,而在于镜头后面的大脑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会上,他对参加讲座的每一个人的照片都一一点评,指出照片的优点和不足。

在对我《滇池日落》的照片点评中,他说我了解滇池,知道什么时候滇池日落最美,构图也不错,能把渔船码头和日落有机结合。美中不足的是镜头不是广角镜,只拍了一部分景,显示不出来滇池日落的宏大场景。

当知道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后他说他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我想这是他对我最好的赞美吧。

最后,他还告诫广大青年摄影师,学习摄影要有一颗沉稳的心,切不可急躁。

下午讲座结束,和吴家林老师合影后他和主办方离场,我也回了官渡。

一面之缘,一席交谈,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