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不懂就问,为什么那么招人讨厌?

如题所述

不知道你在职场上有没有过以下几种经历?

    同事A不记得自己做过会议记录的本子放在哪里,然后张口就问你看到他的本子了吗?隔壁座的同事小王外出视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同事B张口就问:你知道小王什么时候回来吗?我找他有事,凭什么任务都是我做?老板刚开完项目总结会,同事A就来问你:老板都总结了些什么内容?他刚刚是不是话里有话?项目执行出了错不关我的事啊,我又不负责那一块。小赵,这个Excel的数据透视图我不会,你知道怎么做吗?……

以上所描述的场景,在职场上是否似曾相识?是不是很像身边那个,无论何事“张口就问”的同事?想必大家遇到这种张口就问的同事,都会觉得很崩溃,甚至还让人觉得很讨厌,毕竟每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

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一职场常见的问题,分为以下3个部分来跟大家深入讨论一下:

    为什么职场上“张口就问”的人,那么招人讨厌?喜欢“张口就问”,其背后隐含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遇到问题,不会“张口就问”?

01、为什么职场上“张口就问”的人,那么招人讨厌?1、忽视信息的易得性

著名作家梁文道,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通过阅读历史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以前全都出现过,只不过人们擅长遗忘。

实际上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搜集到。尤其是现在各种搜索引擎的迭代升级,当我们搜索大部分问题时,可能只是刚打出前两个字,系统就会弹出许多相似或者恰好就是我们想要提问的问题。

而在职场上,那些“张口就问”的人,总是忽视了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简单快捷,信息的获取也变得容易得多。他们总是想要问别人,从来不自己主动获取信息,所以才会招人讨厌。

2、不注重其他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成本

习惯于“张口就问”的人,遇到的问题,也许提问的人觉得直接问他人,很快速便捷,能够得到迅速的回复,但提问者方便了,却浪费了其他人的时间。有可能回答问题的这段时间里,别人可以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还有很多种情况是,有些人不仅喜欢“张口就问”,还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尽管他提出的问题已经消耗了大量时间,给他讲几遍都还是记不住,尤其是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以后,还是会再问。

以上情况,“张口就问”的人确实觉得方便了自己,节省了时间,却并没有注重他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成本。

3、“张口就问”的人,给人感觉在推卸责任,态度和思想不够成熟

回到本文开篇我举例说的那几种情况,之所以“张口就问”的人让人觉得讨厌,是因为在日常表达种,总是说“我不会”、“这不关我的事情”等。说出这些话的人,从其语气和表述都能感觉到对工作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的心情。

尤其是当听到“我不会”、“没人教我”……这几种表达的时候,内心一定会觉得“你不会自己还不去学,还这么理直气壮”,明明是想推卸责任,态度和思想都很不成熟。

因此,我们之所以讨厌或者不喜欢“张口就问”的人,主要是分析完我们为什么讨厌之后,那么再来看下喜欢“张口就问”,其背后隐含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02、喜欢“张口就问”,其背后隐含的本质原因是什么?1、习惯于做“伸手党”的学生思维

在学校10多年的学生身份学习,会让我们不知不觉间陷在一套固有的思维定势里。普遍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告诉我们的是,不懂就要问、不要害怕问问题、有疑问你就提出来,我帮你们解决等等。这些也是我在高中时,各科老师都会重复灌输给我们的理念。

于是,长久以来,我们养成了习惯,反正问了老师,他就会解答;反正我不会了,自然有老师讲解。到了职场上,依旧会继续这种伸手要答案,拿来主义的学生思维。

朋友小张在一家办公用品公司上班,前不久还跟我吐槽说,最近招聘来一个新同事,经过了入职培训,开始在部门报到上班。在新员工正式开始上班的时候,部门领导召集大家一起开了个简短的欢迎会,在快结束的时候,对他说:“如果有问题随时提出来,不懂的问我。”或者是找小张,他比较熟悉公司部门的事务。结果没想到,这个员工都已经上班2个多月了,无论什么事情都还是找小张,任何问题张口就问。

2、视觉型主导,倾向于外界求助,缺乏深入思考

在NLP里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

视觉型的人:用他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听觉型的人:用他们的耳朵去听这个世界。

感觉型的人:则去感受这个世界。

习惯张口就问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属于视觉型主导的一类人。他们眼睛看到问题,就会直接问出来,对于分析和思考的把握不足,有些提问的问题不会对产生任何有效的、新的认知。但他们还是会觉得对于外界的求助是一种最有效的补充方式,而往往这一过程是缺乏深入思考的。

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个问题中,可以看到其中第一个问题,关于自己找本子的事情,只是因为本子没有在眼前,就问同事这样一句话。

显然,同事A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上次用本子是什么时候?开完会写完会议记录自己会将本子放在什么地方,然后自己也没有试图去找,仅仅只是没看到,就随口问了出来,找寻外界求助。如果深入的思考回忆一下,或许就是另一番场景。

3、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常说到的“能力”,是一个人所具备的相对比较“隐性”的素质条件,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能力,即它不属于哪一个单一的使用场景,而是适用于生活、工作等各种情境的一般性能力。

初入职场时,作为公司的新手,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听到领导和同部门的有资历的同事说“有不懂的问我”。但在职场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毕竟公司请你来是干活的、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来制造问题的。什么事情都拿出来问别人,那么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进度就可能会被影响。

作为领导,他们并不希望你丢出一大堆问题等他们来解决,而希望能够自己尝试着独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高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别人教你不是天经地义,自力更生是基本的职场法则。

小结一下,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喜欢“张口就问“,其背后隐含的本质原因主要有以上3个,针对分析出来的原因,又该如何才能做到遇到问题,不会张口就问呢?

03、如何才能做到,遇到问题,不会张口就问呢?1、转变学生思维,利用好搜索引擎查找需要解决的问题
    养成使用搜索引擎的思维

首先,我们一定要养成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不要总是想着依靠别人,遇到问题应该想着怎么去解决它,而不是先想着我问谁。

我们很多时候想去问别人,其实就是觉得别人回答的更直接更快,节约了自己的时间,其实还是自己太懒,不愿意多花时间自己去搜索解决。

    确定搜索关键词

影响搜索结果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关键词”,使用的搜索关键词不同,最后出来的结果大不相同,比如你想搜索面试,和细化到具体行业的面试就有很大的区别。

按关键词搜索,分三步走:

第1步,关键词提炼,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获得什么;

第2步,不同渠道关键词不同,搜索引擎上信息比较全面,但范围设定比较广,因此关键词可以尽量多使用几个,而在自媒体范围内,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关键词

第3步,善用关键词的同义交叉替换,比如如何提升专注力?可以替换为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有哪些?

    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合

简单的问题可能一下就能得到答案,但是如果搜索的问题比较复杂、系统,还需要将问题进行分解,到各个平台搜索不同的问题。最后将搜索信息进行整合,在搜索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高质量的答案。

2、珍惜他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向别人提问时,停顿5分钟思考清楚

有句话说:时间和注意力花在哪里,获得的成就就在哪里。现如今,我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时间和注意力经常被碎片化,导致整块时间被消耗,有限的注意力被分散。在职场上,不管是与领导之间还是与同事之间,在向别人提问前,都应该停顿下5分钟,思考清楚自己即将问出口的问题,在这5分钟里面可以按照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

    整理信息,抓住要点提问

整理好自己已知的信息和未知信息,抓住任务要点提问,不仅可以明确问题方向,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善于准确提出问题的思考能力。相反的,如果总是问领导一些自己可以想到或本该自己深入思考的问题去烦领导,只会得到招来领导的不耐烦甚至是质疑员工的能力。

    如果一定要提问,请多用选择题代替简答题

如果一定要提问,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其他人帮助判断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失误率。

那么,把提问方式从“我不知道这个事情要怎么决定,你能帮我吗?”,改为“我查找资料认真思考了这几种解决方案,以你的角度来看我思考的对不对?”这样的问法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被人讨厌的概率。

3、锻炼自己“我会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真正有出息的人首先懂得自我学习成长。

锻炼自己“我会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最重要的。首先进行自我意识层面上的转变,每当遇到问题时,先想到的不是把问题张口就丢给别人,而是尝试着自己独立搜索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然后,要懂得掌握技巧应对复杂环境下的问题,学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或者途径。

在解决问题的时,可以从PDCA问题解决流程的4个阶段,6个步骤来看:

P(计划阶段):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具体的方法,制定措施和计划;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制定计划

D(执行阶段):

按照制定的计划,去严格执行;执行计划

C(检查阶段):

对照计划,检查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最终的效果,提出修改意见;检查效果

A(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可以把成功结局问题的经验积累起来,纳入自己的固定工作处理范畴,为下一次的问题解决提供更好的方案,提高效率和效果;纳入标准。

具体到不同的专业领域或者职业,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它取决于所做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对于这样一项一般性综合能力的体现,最关键的是要按需求培养,去培养目前这一阶段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所以,对于职场总是张口就问的人来说,培养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锻炼最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最为迫切的,它可以帮助职场人先在工作中适应下来,然后再不断地进阶。

04、总结

职场上,我们之所以讨厌张口就问的人,主要是因为,首先,互联网技术发达的时代,他们往往忽略了信息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其次是无论何事就问的人方便了自己快速得到问题答案,却不注重其他人的时间成本;最后一点我们讨厌“张口就问”的人,是他们的态度和思想不够成熟,给人感觉推卸责任。

实际上喜欢张口就问,其背后隐含的本质原因有3个,习惯于做“伸手党”的学生思维;视觉型主导,倾向于外界求助,缺乏深入思考;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找到了背后的隐含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了3个解决办法主要有:

1、转变学生思维,利用好搜索引擎查找需要解决的问题

2、珍惜他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向别人提问时,停顿5分钟思考清楚

3、锻炼自己“我会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希望我们在职场上都能够不要做那个被讨厌的“张口就问”的人,成为独立的自己。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因为现在的人都非常的高傲,不喜欢被别人东拉西扯的问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03-10
因为这很干扰别人,非常的不好,很糟糕的一种方式,很多事情应该自己琢磨才可以。
第3个回答  2021-03-07
因为在职场里面,很多人都是比较冷漠的,也不喜欢一无是处的同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