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Ⅰ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怎样的

当年,秦国的部队包围邯郸时,赵国的形势十分危急,秦国的力量如此强大,现在又兵临城下,赵国和它决战取胜的可能很小,赵惠文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相国平原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联合楚国。楚国和秦国素有仇恨,秦国是楚国的心头大患,如果和楚国结成联盟,那么秦兵可破,这就叫合纵抗敌。

现在的问题是楚国是不是愿意和赵国结成联盟。

楚国对赵国也有疑心,楚王又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所以赵惠文王心中没有底。赵王只有请平原君出马,希望凭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去说服楚王。

平原君说:“我这次去事必成,如果我能说服他,这最好。如果楚王不信这一套,那么我就挟持他在楚国的宫廷之内歃血为盟,合纵抗秦的联盟一定能建立。”

歃血是古代一种结盟的仪式,就是将牲畜的血涂在嘴上,以示信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经常使用。

出发之前,平原君说:“我要挑选20名文武全才的人和我一道。”

他的手下一共有3000多人,要选20个人很容易。但是平原君又是一个非常严苛的人,他挑来挑去,挑了半天,只挑出19个人。就剩下一个人,他反复挑选,就是不满意。

正在他为难之际,有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只见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一副自信的样子,三步并两步就走到了平原君的面前。平原君以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看他似乎有点面熟。那人道:“也许公子不大认识我,我是您的门客毛遂,您要选20个人到楚国,现在还少一个人,我可能就是您要找的最后一个人了。”

底下的人发出一阵轻轻的笑声,有的人在窃窃私语,大家都很轻蔑地瞧着他。平原君见这人如此冒失,一点也不谦虚,就说:“你在我的门下有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下面又是一阵哄笑。

平原君慢慢地说:“我听人说,方今之世,贤人在世上,就像一个锥子放在袋子里,它的尖子很快会从袋中露出来的。你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你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事使大家称颂你,我也没听说你有什么大的能耐。这就证明你的本事是十分有限的。我看你还是留下吧。不过,你的这种精神倒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毛遂听到平原君这番明显瞧不起自己的话,也不急,也不慌,也不脸红,他依旧信心很足地说:“公子你说得很对,我以前没有露出尖来,就是你没有把我放到袋子里去,今天我正是请求公子把我放到袋子里去。”

平原君这时在心里已经从一开始的轻视,到现在的非常喜欢这毛头小伙子了。瞧着他那自信的样子,瞧着他那不同凡响的谈吐,他已经感到有一个尖儿露了出来。于是,他就带上了毛遂,一起到楚国去完成国家的重大使命。

其他19个人都笑话毛遂,他们一路上经常私下拿他开玩笑。

平原君到了楚国,就和楚王商量合纵之事。但是楚王一开始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再就是申说自己的国家目前是如何如何的困难,打不起这场战斗;再就是楚国的国力有限,要是得罪了秦国这样的大国,日后将难以在诸侯中相处。任凭平原君怎么说,楚王就是不答应。

平原君从早上,一直讲到中午,嘴皮都说干了,但是楚王似乎毫不为其所动,真把平原君急得满头大汗。

平原君的门人在下面听得都不耐烦了,有一个人说:“这位毛遂先生不是夸下海口,说是他能说服楚王的嘛,现在正是机会,你赶快上。”大家想看看他的笑话。

毛遂瞧了他们一眼,真的大步流星地走了上去。他一只手按着剑,两道剑眉怒竖,一双大眼睛闪着不容怀疑的光芒。只见他走到平原君的身旁,说道:“公子,合纵抗秦之利害关系两句话就能说清楚,怎么和他从早上就说起,说到了中午,还没有说成?”

楚王看到这位不速之客,说道:“这是何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人。”楚王喝道:“还不给我下去,我正和你们家公子商量大事,你来干什么?”

毛遂按着剑,有意地向楚王面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道:“你之所以对我无礼,是因为你坐在家里,依仗着你们人多,但是就在这十步之内,你能显示出你楚国人多的优势吗?大王的性命实际上就握在我毛遂的手里,我家主人就在你的面前,你为什么对我无礼?人们常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你对我无礼,实际上就是侮辱我家主人。”

楚王被他一顿闷棍,打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平原君,平原君示意他听毛遂的话。

毛遂继续说:“我听说,商汤当时只有70里地,但是后来他取得了天下,周文王只有百十里之地,后来使得诸侯们都向他俯首称臣,可见,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士兵和土地的多少,而靠的是仁义,靠的是势。今天楚国方圆有5000里,将士有百万,这正是称霸的基础,以楚之强大,天下谁能抗衡?但是可悲的是,白起只是一个非常一般的将领,率领的人马还不足一万,他却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败你们楚国,不但占领了你们重要的战略要地,还污辱了你们楚国的先人,这真是你们楚国百世的遗憾之事,连我们赵国人都为大王而羞愧。但是你却不以此为耻,还在家里睡大觉,是要等着别人来彻底消灭你不成!我家公子提出合纵之术,不是为了赵国,恰恰是为了你们楚国。真是不知好歹,当着我家主人的面竟敢侮辱我,你这到底是为哪般?”

楚王被一个毛头小伙子教训了一顿,而且教训得还句句在理,使他下不了台,心里想,赵国真是人才辈出,和他们结盟也许不是一件很坏的事,就说:“那就依这位毛先生的话,我们楚赵两国结成联盟,为了我们两国的利益来共同抵抗秦军。”

毛遂怕只是敷衍,便说:“合纵的战略是不是就定下了?”

楚王说:“当然是定了。”

毛遂就对站在台下的楚王的手下人说:“快取鸡血、狗血、马血来。”

一会儿,血取上来了,毛遂接过盘子,跪在楚王的面前,将血举到了楚王的胸前,说:“请大王歃血为盟,你先来,接下来是我家主人,再下就是我。”楚王一一照办了。

由于毛遂的勇敢和智慧,楚赵之盟结成了。楚王派春申君率领八万大军救赵,对解邯郸之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Ⅱ 毛遂自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成语典故

战国后期,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

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2)毛遂自荐的故事扩展阅读:

毛遂(?-?),东周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今河北邯郸)。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战国时期著名说客。

毛氏故里

毛遂的故里,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河北鸡泽县颁发证书,确认邯郸鸡泽是毛遂故里,鸡泽以“毛”命名的只有这一个村—毛官营,这表示毛官营即毛遂故里得到确认。

埋葬地点

毛遂死后葬在邯郸永年县郡城西南,相传,毛遂墓墓冢当年十分高大,占地十几亩,被永年县评为“平干八景”之一,世人称之为“毛遂高峰”。墓冢毁于文革时期,成为农民的自留地,1993年重建。

Ⅲ 毛遂自荐故事概括

战国时,
平原君
率门客去楚国求兵解围。毛遂虽不受信任,但很自信,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在楚国,毛遂勇敢果断,分析精辟,成功说服楚王出兵

Ⅳ 毛遂自荐故事梗概和启示

毛遂自荐 ( máo suì zì jiàn )
解 释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邹韬奋《经历》:“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
近义词 自告奋勇
反义词 自惭形秽
歇后语 孙猴子作官
典故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Ⅳ 毛遂自荐的故事的故事是什么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
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
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
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
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
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
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
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
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到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
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
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
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
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
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
“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是古
代订立盟约的时候的一种仪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
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Ⅵ 毛遂自荐的故事50字

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内客毛遂主容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毛遂河北鸡泽人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我推荐。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

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6)毛遂自荐的故事扩展阅读:

毛遂故里,即战国晚期以“毛遂自荐”、搬兵救赵而闻名的毛遂的家乡。

位于原阳县西12.5公里师寨镇路庄村东。这里有自荐亭、毛遂大殿及石碑多通,有毛遂出山、毛遂拉塔、毛遂铡草、毛遂灌醋等神话传说的壁画,另有毛遂岗(坟)等纪念遗迹,为新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遂亭位于毛遂故里纪念建筑的中轴线上,是毛遂故里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进出方便,与周边的毛遂坟、娄师德墓、邢恕墓形成了旅游线路。

Ⅶ 毛遂自荐故事梗概

简要说明:

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记载,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

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

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7)毛遂自荐的故事扩展阅读

毛遂自荐:

释义: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我推荐。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典故: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告奋勇。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自告奋勇当仁不让

反义词:自惭形秽

同韵词:无丝有线、不可侵犯、风云万变、朱唇粉面

谜语:自己推举自己

歇后语:孙猴子作官——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