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求字命之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4

1. 虞集传文言文译文答案

译文:虞集,字伯生。

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

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

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

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

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

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原文: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虞集资料:元代文学家。

祖籍仁寿(今四川省仁寿县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为宋丞相虞允文之五世孙,其父任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县位鄂城市北)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位杭州市西南)。

1297年(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元年)他至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图铁木耳)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之编写工作,。

2. 《“元绛,字厚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

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

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 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

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

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

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

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

聿骇谢,即日归整田。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

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

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

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

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

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

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宋史·列传一百二》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C.恃盐以为命 恃:依靠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门为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则杀以灭口 以技胜之C.为杨氏所败 为流辈推许D.又讼于州 以其无礼于晋1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3分)(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4分)。

3.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

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

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

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

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

[1] 个人成就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

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

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

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

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

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

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

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

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

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

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

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

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4.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供参考: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制举贤良极谏,对策得第一,因此任为美原县尉.任职期满后,藩镇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取有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正式任命为干章事,韶命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裴垍说:“李吉甫从尚书郎流放到远方,十多年才得以回来,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职,现在刚满一年,后来选进的人物,很少接触认识.宰相的职责,就应选任贤良优秀者,现在我却茫然不知可否.卿长於鉴别,现在的杰出人才,为我说说.”裴垍取笔列出姓名,共列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大都被选用,当时人们纷纷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诏命考试贤良科,当时有个叫皇甫湜的应对策问,言词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闵也极力指斥时政.主考官杨於陵、韦贯之将三人的对策都升为上等,裴垍在中间覆审,没有提出异议.但被贵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诉以后,又请皇上处罚,宪宗不得已,命杨於陵、韦贯之出京外任,罢免裴垍翰林学士,改任户部侍郎.但宪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镇守淮南,於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当时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机要事务,全部交付裴垍处置,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后,恳请甄别善恶,杜绝侥幸,统一法纪,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吐突承璀在宪宗为太子时就随侍左右,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关系有所进言.宪宗畏惧裴垍,告诫他不要再说,在宫中常称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杨於陵任岭南节度使,舆监军许遂振不和,许遂振诬告杨於陵,宪宗下诏将他改授闲散官职,裴垍说:“因许遂振的缘故惩罚一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请任他为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终日无所事事而已,裴垍详细奏明此事,请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虽然年少,迅速跃居相位,而器度却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谏官谈论时政得失,旧例,掌权的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遣改任补阙,他们朝见谢恩的时候,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二补阙,进言不倦,今天的升转,可以称得上是无愧於朝廷的酬劳.严补阙的业绩,与他们有所不同,前日拟定进级时,不能说没有迟疑.”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5. 傅求传翻译

庆历八年(戊子,1048)春正月戊戌,工部郎中傅永为陕西转运使。永,考城人,前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檄兵掩击,永驰至,案知合江吏冒取播州田,觽怒,乃叛。永以吏配岭南,夷獠闻之,散去。转运使职田在广安军,岁入米四百斛,军遣四校变贸得四千缗,永止令准市估鬻之。文彦博自成都还,言其治状,进永一官,于是改使陕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二)

按:“傅永”,阁本、活字本同。本书卷一七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九记相度古渭寨事,亦作“傅永”。按《宋史》卷三三○傅求传载此条及古渭寨事,又卷三一八张□传记此事作“傅求”。考《乐全集》卷三六傅公神道碑铭叙傅公平生,也说到上述二事,惟仅云“公讳某”,不言“永”或“求”。二字形近易误,未知孰是。《宋史》卷三三○傅求传: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进士甲科,通判泗州。淮水溢,毁城。朝廷遣中使护筑,绝淮取土,道远,度用兵六十万。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

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时州县已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

陇右蕃酋兰毡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来索。后帅张昪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讨。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素携二者,乘以兵,必起边患。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

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聩。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宋代夔州路客户的人身依附

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画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宋会要辑稿》六九之六六至六七)。这里的客户无权自由流动。这种情况到南宋时也未得到很好的改变。开禧元年(1250年),夔州路转运判官范荪乞将皇佑官庄客户逃移之法校定:“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凡贷钱止凭文约交还,毋抑勒以为他客;凡客户身故,其妻改嫁者,听其自便,女听其自嫁。庶使深山穷谷之民,得安生理”(《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上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反映了此前客户的地位更加低下。那些从强烈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的“自由”客户实际并不自由,他们所面临的是到处为人庸工。为生计而挣扎,“不能营三餐之饱”的客户也是存在的,死后“贫无葬地”(《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七《丧葬》,《海王邨古籍丛刊》,中国书店,1990年版。)的客户也常见。

6.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7. 罗必元文言文答案

【原文】罗必元,字亨父,隆兴进贤人。

嘉定十年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

郡士曾极题金陵行宫龙屏,迕丞相史弥远,谪道州,解吏窘极甚。必元释其缚,使之善达。

真德秀入参大政,必元移书曰:“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之,然其活者十无二三。 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调福州观察推官。

有势家李遇夺民荔支园,必元直之;遇为言官,以私憾罢之。知余干县。

赵福王府骄横,前后宰贰多为挤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为直之,言于州曰:“区区小官,罢去何害?”人益壮其风力。 淳祐中,通判赣州。

贾似道总领京湖,克剥至甚。必元上疏,以为蠹国脉、伤民命,似道衔之。

改知汀州,为御史丁大全按去,后起干行在粮料院。钱塘有海鳅为患,漂民居,诏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风。

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见曰:“见卿《梅花诗》,足知卿志。”

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 卒,年九十一。

必元尝从危稹、包逊学,最为有渊源,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乡人犹尊慕之云。 【译文】罗必元,字亨父,是隆兴府进贤县人。

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咸宁县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县丞,又掌管司法。

当地士人曾极因在金陵行宫的龙屏上题字,冒犯丞相史弥远,被谪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对待他非常不好。罗必元给他松绑,让他顺利到达目的地。

真德秀担当要职,罗必元写信给他说:“有个老医生曾经说,伤寒之类的重疾,只有独参汤可以救命,但是吃这药能活下来的十无二三。 先生你就是当今的独参汤么?”后调任福州观察推官。

有个有权势的人家李遇抢夺平民的荔枝园,罗必元为之打抱不平。后来李遇当了谏官,以此私怨罢了他的官。

后来他在余干县做官。赵福王府在当地骄横,前后几任官员大多被其排挤陷害。

罗必元到任后,因赵汝愚的坟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缘故,又为平民撑腰,对州官说:“我不过是个区区小官,罢免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更加为他叫好。 淳祐年间,做赣州通判。

贾似道总领京湖,克扣剥削极为厉害。罗必元上疏,认为他侵蚀国脉、伤害民命,贾似道(因此)记恨他。

改任汀州知州,被御史丁大全调查去职,后又起复在粮料院任职。钱塘县有海鳅为祸,淹没民居,诏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风。

罗必元上疏极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见他说:“见到你的《梅花诗》,即足以了解你的志向了。”

度宗即位,罗必元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罗必元曾经跟随危稹、包逊学习,治学最有渊源,学理非常明白,风度节气很高,至今乡里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8. 大德者必受命文言文答案

孔子说:“舜大概是世上最孝顺的人了吧?有圣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贵,有四海之内的财富。

后世子孙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孙万代持续不断。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得到他所应该享有的地位,必然会得到他应有的俸禄,必然会得到他应有的寿命。

所以,上天养育万物,一定要按照它的材质而厚待他。所以,能成材的可以尽心去培养它,不能成材的应该摧毁它。

《诗经》中说‘高尚优雅的君子,其美好德行名扬四方。他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该有的俸禄。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不断告诫他。’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承受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