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失业是挑战,中年失业成灾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面对失业,年轻时候或许是一个挑战,中年以后就是一场灾难。

在年轻的岁月,每次失业像得了一次小感冒,三五天痊愈,病后抵抗力增加;中年以后,每次失业像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三五个月,病后免疫力大降,整个人元气大伤,体力大不如前。足见年纪愈大,愈禁不起失业,无奈的是却也最常失业。

八成父亲害怕失业

过去,中年「失业」指的是50岁以后,40多岁称作中年「转业」,还有机会回到职场。可是,2014年澳洲雪梨科技大学一项调查指出, 45岁以后失业,重返职场难如登天,所谓的中年失业问题已经提早至45岁。

过去,中年失业的待业期大约数月,现在超过半年九个月的例子所在多有,待业期拉长,重新就业困难,欧盟超过一年失业的人口占失业人口的半数,长期失业变成常态。

既然重新就业变得困难,何不反过来想,怎么让自己减少失业,减少免疫力下降的机会?这是这个不景气时代要深思的问题。

曾有一家人力银行做调查,发现竟高达八成的爸爸担心失业,可见得失业变得愈来愈容易。太多原因都可以造成失业,而这些原因又是如此普通而常见,比如:

一个新科技的发明,造成另一个旧科技的崩落,产业生态翻转,甚至消失;产业聚落外移,工厂随之搬至国外,老板说如果不跟着派驻,便没有工作机会;一个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不灵,公司经营困难,关门大吉;老板因本业辛苦,做转投资,杠杆操作,结果失利拖垮本业,不得已裁员资遣…

原因不一而足,却都不是员工可以预料与防备的,灾难当头掉下,毫无预警,被迫非志愿性离职的例子天天上演,有的人甚至一年可以碰到三次,这样倒楣透顶的人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避免习惯性失业

在这个经济大停摆的时代,GDP连成长1%都是奇迹神话,必须充份体认到,失业几乎要变成家常便饭。既然别人加诸在自己身上的灾难是防不胜防,就不要再自己制造失业问题了。趁著年轻时,请这么安排职涯发展:

1.尽量抢进大企业

小公司说倒就倒,不留缓冲,让人连应变的时间都没有,可是死去的骆驼比马大,大企业会预告,会开协调会,会给资遣费,甚至还会花钱请职涯顾问为你做咨商。但是重点不在这些,而是在于大企业比较不会倒,因为银行不会让它倒。

进大企业之后,再转进小公司还有机会;相反的;到小公司之后,要转进大企业不易。所以进大企业,未来转职的工作机会多,职涯路长,也是无形的保障。

2.请勿动不动就离职

换工作的理由,不应该是因为这个工作不佳,应该是因为下个工作更优,也就表示已经找好下个好工作,因此不致发生失业。改变换工作的原因,不要冲动离职,不要带来失业问题,即可避免失业后遗症。

年轻时,因为不爽主管的管理风格、公司的制度不明,或同事的难以相处,愤然离职,转身还算容易。可是,履历上列的工作经历都是短短数月或是一年半载,都是严重瑕疵,随着年岁渐长,变成不良纪录,会让人无法信赖并录用。

3.盘点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很少人会认真去想,公司录用自己的原因、公司给自己这个薪水的原因,以及公司没有资遣自己的原因等,这些原因都至关重要,藉以明白自己的「可利用价值」有那些,掌握自己在就业市场的「关键因素」,也是一种资产盘点。当这些关键因素在消失中,就会产生危机意识,而不是糊里糊涂一天过一天,直到裁员时候才清醒过来。

4.有脱离组织的能力

假设有一天公司裁员,自己赫然在列,一定会发慌,那么何不提早认真面对这个问题?想想看,脱离组织后,马上找到工作的时间有多长,如果一年半载找不到新工作,有办法成为自由人,养活自己和家庭吗?倘使没有这个能力,请趁早培养!

*** 是一个好办法,让自己在主业之外,还有一席之地,分散风险,不致将鸡蛋全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主业有状况时,慌乱将大为降低。

一般人都以为,中壮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可是就业统计却显示他们其实是脆弱的一群。2014年台湾55至59岁的劳动参与率是49.4%,比美国的76.8%低,相较于文化相近的南韩87.4%、日本93.2%也低很多。想要避免中年失业吗?趁年轻时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才能减少中年失业的频率与冲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