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需要最有生命竞争力的赚钱模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

这么多年服务了不少企业老板,从近百个服务项目分析,我认为服务需求是当下最需要最有生命竞争力的赚钱模式,自海底捞的服务被吵翻天以后,餐饮业的那些服务不再叫服务,只是义务!这几年国民经济利好,消费升级地厉害,服务变成了一种生活模式,说白了就是人有钱了变着花样享受了。怎么心情愉悦、怎么舒服怎么来!我聊下我认为当下几个人们热捧热追的行业及服务。

01

2020年6月1日,李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目前看短视频直播就是这个趋势,比如抖音起于16年,爆发于2020年,今年个人、企业高举抓住抖音的最后机会,一猛子扎进去,装修直播基地、聘请专业导演,但最后也是一地鸡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针对企业认为抢占先机就是抢占市场份额,于是直播基地,配套设备上齐全却发现没人玩。

怀艺术电影梦的编导觉得短视频low,于是他的作品都没1分钟的机会被看到。

做了好多年的企宣团队觉得企宣片就是视频皇族,于是他的视频播放量一直卡在三五百。

做了十条视频的老板没上热门,认为平台是骗钱的,你说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当一个行业大量出现扎堆式进入,这里面会有一部分人是要注定来做炮灰收场的,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在某一镇子上,大家围一个圈在看一头倒下的驴议论纷纷,有一个个头矮一直挤不进去看的男子,突然拔高音调大喊一声,都让让,让开,那是我爹!结果他一头扎了进去...”

经常有人说要抓住某某的尾巴,是最后的机会,你看你当年没做什么错过了什么这样的屁话,一个人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做事跟能做成事也需要看时也运也命也。

不该你赚的钱,你是不会赚到的,价差、利差、认知差这三种能赚钱的模式中,无数人停留在价差这个阶段,所以看山是山的阶段你看再多的山他就还是一座山,这就是你对认知能力的封锁,这种封锁分两种: 一种是让你接触不到这个认知,另一种是让你接触到但你不相信它。所以你错过远远不是什么当时的机会,而是你自有认知跟不上当时商业变现的维度。

短视频直播火得一塌糊涂,有人每天焦躁不安,做,好像不会,不做,又怕错过什么,越是这样,你越要冷静。目前大家都在潮水中游来游去,但潮水退去,谁在裸奔一目了然,有时候隔岸观景也是一种享受。

就在这两年很多企业布局短视频直播,他们聪明地认为短视频是一个新领域不能把全部力量投入这里,所以更多的是之前做新媒体运营的部门再招一两个拍摄剪辑,这个短视频的事就算成了,于是有了:

一、做矩阵能赚钱,认为数量就是播放量,存量会有增量,但最后毛都没有。

二、翻拍就能火,投钱就能火,小窍门就能火,高质量拍摄但却也没什么大播放。

三、细分垂直领域口播,每天为找文案焦头烂额,到头来也是一地鸡毛。

没弄懂短视频的本质,就一头扎进来,认为好片子就有好播放量,有播放量就能赚钱。在营销上有个术语叫营销短视症,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性能优越,就一定会有市场,而忽视产品的创新和变革。结果就是当时说的等粉丝达到多少多少的豪言壮语被没几个不破百的作品粉碎的无可奈何,表面的浮华永远比实干的真知来得容易,但真知的实践才是你立命的本钱,处于矛盾中的人是干不成事的。

所以企业做短视频就会是这种局面,老板认为我投钱给团队了没做起来是团队的无能,团队认为,老板没有做短视频的基因,结果就是从最初的希望慢慢变成失望,所以出现了老板与视频团队相看厌厌厌的局面,到最后不欢而散。

这是大多数企业做短视频的局面。你看,钱花了,活也干了,最后落到这个谁也不想看到的下场,还到处说这行水很深,已看透透地了。

这么多年企业服务,我发现本质的问题是,一个企业主业若做的不好,他的副业一定很烂,他的主业做的还不错,副业也很快有起色。本质原因是当企业赚钱了怎么做都可以,只要能赚到钱的企业老板方方面面不会太差。这印证了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02

玩社群真是一个离钱近且好玩的职业,为什么是职业呢?因为他离钱近,有些很多看似无厘头的工作都会成为你职业。

我说几个躺在大多数人微信中的群现状,

1、潜水,要么只看不回,退至可惜,不退焦烦,还好有消息免打扰。

2、有事就拉群,最后还是穷,领导长语音,员工一头晕,此群无意义,事毕长叹息。

3、以为群就能有羊群效应,人就有从众心理,几个煽风点火就能把大饼画圆,结果“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公司一次又一次鼓励社群运营,盘活私域流量,拉新转化,以为搞社群运营就是拉一个群,每天早安晚安,鸡汤八宝粥,微信狗屁文,渐而渐之,这群就沉寂了!

你看你这初心就不对,你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拉群,群里人能在你这里能得到什么很直接的好处,你就跟挨了闷棍的狗一样,只知道一棍下去边瞪眼边往前跑,不问人家为什么来着一闷棍,若不拿出点没有让打你棍子的人打上狂犬疫苗你就不是狗的决心一定是玩不出什么花样来的。

你看多么简单的一件事,目标都是朝着裂变,但为什么结果总是那么难堪呢,原因很简单,没有利益驱动,只想梦想唤醒,没有信任的建立,只想圈住人,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装逼跟不承认自己的无能还没摸透。

做社群先从杀猪盘与pua大师撩妹案例学起,你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引土豪入室的,即使你把这些都悟透你就会运营社群了吗?不,你太天真了!社群哪里是在卖产品呢?他们只是在制作需求罢了!

社群一定要配一需求型产品,举个例子,"月饼券是个很神奇的产物,厂商印100元月饼票,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80元卖给了消费者A,A将月饼票送给B,B以40元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向黄牛收购。没生产月饼,厂商赚了15,经销商赚了15,A送人情,B赚40,黄牛赚10。厂家只需要生产月饼券就行了。除了月饼票和黄牛的劳动外什么都没生产,也几乎也没有消耗,却产生了GDP;这就是月饼证券化。(只看运作逻辑,不建议参考实施)像这种类似的社群运作模式不在少数。

你看他深深抓住人性不是买便宜的东西而是要买到占便宜的东西,整个环节中都是围绕利益驱动你占了便宜的行为去设计了这个模式。钱小、事大、稳赚不赔。

不可否认,有人会先把产品和公司做好。但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做产品的道路,只要你上了社群运作的道路,剧本早已写好,你只能往下演,若想回头,有人会让你下车,失败则不可避免。产品金融化的道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惯性势能。

针对一个社群,拉个群,卖个品,这是很蠢的行为。微商万岁的时代已成过去式了,所以社群从来不是以产品驱动来运营的,而是让用户占便宜,搞副业来运作的。

我的结论就是做社群就大大方方地做,明明确确地告诉用户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社群,给你能带来什么价值,这个价值需要你拿什么来换,明确告诉他,千万不要想着所有菜是你的菜,只用有你的菜你就偷着乐吧!

做社群千万不要玩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那一套,真是老太太掀被窝,爷就笑了!结果就是群没裂变,人全分裂。

一定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搞得像做不正经生意一样,成年人不谈利益谈友谊吗!友谊能还房贷还是能交学费,想清楚点。

03

稳定压倒一切

为什么有人说看破红尘,我认为有两种一是已经对尘世间的万事万物已看透了,该享受的该做的已经做到了,精神已死急需慰藉,另一种是对当下已发生的事物出于无奈找一个幌子活着罢了。我想第二种的人哀莫大于心死,做了一时选择。这都是不稳定的 情感 行动,人唯一稳定的是活着,其次是为什么活着——信念,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才能稳定地活着。

稳定的前提是你做的这件事它是一个闭环,因为任何事它最终是一个闭环,这个事想不清楚,这件事就没法干,就像人有生有死,天有昼有夜是一个闭环,也可以是周而复始的闭环,没闭环就没钱赚,这是做生意最基本的逻辑,环越多付出的成本代价越大,所以提高效率的最佳办法就是减少每一个环。

在这个存量,增量双过剩的年代,倒爷的把戏是玩不通了,一锤子买卖的 游戏 也被互联网干掉了,所以打一枪换一炮这事是没法干了,针对服务型企业,他们的责任不是专业而是职业。我开篇说了,城市发展越快,对服务质量要求越高。针对一家服务型企业来说,服务质量就是企业立命之本,你若没有资本运作能力稳扎稳打做好服务是最靠谱不过的了,因为结果不会骗人。

销售中有个黄金5问;①为什么要买?②为什么要买你的?③为什么现在买?④你还有什么疑问吗?⑤你的这些疑惑我帮你解决掉你就能买单是吗?针对一家服务型企业销售的自信来自哪里来?就来自你后端的服务质量,你敢拍着胸脯说我的服务质量杠杠滴,成功案例叠成堆,这5问可以让任何一销售都能跑马圈地,可更多的是嘴里喊着狼性文化,是给狼不吃肉,还让狼嗷嗷叫。

稳定是一场持久战,是经过多次实践与总结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在任何较大情况下有运筹帷幄之中谋略,决胜千里之外底气,这种极具变态的稳定就是最好的服务!“

但往往极致的服务会带来固步自封”,活在自己服务的精神世界里,别人进不去,自己出来,无意的是觉得别人懂不了自己的梗,有意的怕是走太多的路,当接触的人多了,真真假假地便把自己的心封存起来了,这就是当年诺基亚走不出自己质量的梗,败给了自己造的神。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