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白马财税咨询有限公司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14
财政】

概况
2003年,合肥市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08亿元,占预算108.43%,比上年增长19.9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21亿元,同比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87亿元,同比增长13.58%。当年全市财政支出46.74亿元,占预算93.83%,比上年增长28.21%。全市全年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各市中居第一位。

落实财政收入
2003年,市财政局采取多项措施,落实财政收入: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确定年度收入目标,并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征管部门,建立责任制;二是加强与国税、地税和国库的沟通与协调,对每月收入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监测,并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开展税收入库级次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及抗税行为,并及时对现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对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及时恢复征收;四是加强对房地产业契税的征管,并将经贸、外贸、人事等部门和单位的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五是出台《进一步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发挥街道协税、护税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2003年,市财政局深化、完善公共财政支出改革:一是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规范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分类,完善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审核办法,制定出台项目支出预算评审论证办法,建立新型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和预算编审制度框架。同时制定《市级行政单位人员节编奖励暂行办法》、《市级事业单位编内聘用人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切实缓解部门单位经费供求矛盾。另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e”财软件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对市级部门预算,实行全部报送市人大审议制度,实现预算一般审查向实质性审查监督转变。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先后分三批将85个部门及所属246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增强了市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当年市财政共调度近5亿元资金支持城市建设和国企改革。三是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编制全年政府采购预算,合理确定政府采购模式,加强采购预算执行情况通报,提高当年采购项目的申报率。同时建立政府采购联席会议制度,集中研究基本建设纳入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专项检查等问题,实现合肥市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向管理型突破。另改进服务,减少采购环节,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年,合肥市政府采购金额计3.1亿元,节约资金2200万元。四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银行账户、财政票据“三项清理”工作,对280个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015个银行账户和42127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进行全面清理,共查出6项未经批准擅自收费项目和未经财政批准开设的407个账户。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下达“整改意见书”,确保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入库。同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合肥市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使用办法》,规范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使用方式。

财政保障
2003年,市财政局强化财政保障职能:1.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出台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减免部分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做好抗洪救灾资金落实和灾减上报工作,及时拨付各项救灾资金,支持农民灾后重建,并争取安徽省财政补助支持;2.支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该局当年制定《合肥市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合肥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和《合肥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等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合理调度资金,实现“两个确保”。同时编制单独社会保障预算,完善社保预算内容,变“输血型”预算为“造血型”预算,增强社会保障收支的稳定性、计划性和科学性。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服务型企业批量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安置富余职工等,采取减免税费、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贷款抵押等,在税费政策上给予支持。另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给予资金支持,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3.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我市城镇劳动者个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探索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规范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和贫困农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并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服务经济
2003年,市财政局制定并颁发《合肥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损账补偿暂行办法》。依据此办法,该局当年对市创新担保公司和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贷款所发生的代偿损账分别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偿。同时成立华盛典当行,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扶持。并采取直接投资、委托投资、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该局当年落实上年私营企业贷款贴息290万元,兑现上年度三产发展引导资金393万元。另选择连锁、大中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及旅游业作为贴息扶持对象,选择公益性质的社区服务项目作为以奖代补项目的扶持对象,把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提供就业岗位两项指标作为必备条件,运用财政杠杆和财政政策,支持国企改革与发展。该局当年通过贴息、税收返还、返还土地出让金等方式,为国企提供1.54亿元资金支持。

协调城乡税费征补
2003年,市财政局围绕“全面抓规范、系统防反弹”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工作,并会同市监察、农委、物价等部门,加大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民负担的检查和暗访力度,发现问题,从严、从重处理。另组织开展农业税灾歉减免资金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制止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同时推进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该局当年按照市委《关于做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确立一个主体,明确一个依据,坚持一个原则”的总体思路,制定实施意见,并在市、县区成立粮补改革协调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对全市粮补改革的领导和协调。另及时将《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送到县区每个农户,使粮补政策进村入户。市粮补办当年先后三次深入各乡镇和农户,对各县区粮补改革进行明察暗访,确保当年3882万元粮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此外,该局当年还安排支农支出1.4724亿元,安排资金2000万元,对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进行贴息,支持各县区发展新建工业园区。
在县乡公路建设方面,该局当年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十五”后三年加快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对全市农村砂石路建设按4万元/每公里标准进行补助。当年市财政共对农村砂石路建设补助专项资金450万元。在扶持发展农村教育工作方面,该局当年安排1730万元资金,对市辖三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给予50%补贴补助。同时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配套。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该局当年按照省、市、县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资助合计不低于人均10元的要求,给每人每年补助2元。在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方面,该局当年重点加大对南淝河河坡工程、丰乐河治理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渠道硬化工程的投入。同时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效益。在农村产业化发展方面,该局当年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170万元,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该局当年还制定下发《2003年度合肥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3年度合肥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奖补办法》和《关于加快合肥市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并拨付资金437万元,对发展畜牧水产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为切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该局当年还多次组织对扶贫报账制、长丰县危房改造资金、退耕还林政策兑现、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到户和春季造林等进行专项检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