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专题复习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4-15
九年级教材介绍一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教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根本依据。
二、新的教材编写理念
关注学生获得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方法,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材的出发点。具体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彰显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教材功能。当前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也就是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学生作为道德的学习者,他们与教材的关系应该是面对真实生活的探究、合作、对话、感受、体验的关系,教材不是“说教者”、“支配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材的设计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教材不仅重视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视以其内在的召唤力来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并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思想品德(九年级)培训资料思想品德(九年级)培训资料二是以“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思想品德是从生活中形成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广义的道德学习,包括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法律意识、国情国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材是学生的导引,是他们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道德学习是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教材要走近学生文化,力求从学生文化、学生的心理视野去思考、去设计、去表达,从而使教材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帮助他们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促进道德生命的健康成长。
三是以“正确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结合”为教材总体的编写原则。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信息等带来的价值多元化,使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为此,新教材既要帮助初中学生学会选择,还要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没有引导就没有教育。但是,引导不能代替学生的道德学习,引导就是坚持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建构。教材通过课文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建构自己的道德人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的伙伴。教材还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反映师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品德共进的追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教学理念新
思想政治课教材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新教材遵循课程功能的多元化指向,十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使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殿堂。为此,教材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道德、人文因素。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信息化、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教材早已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因此,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来源的多元化特点。教材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性地展示教学才能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和多渠道获取知识提供了空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十分关注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为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共享、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
2.内容结构新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突破学科化倾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九年级这一年龄段学生所需知识进行了整合,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知识进行有机的交融,形成一个新的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结构体系。
为做到“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在体例编排上,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举措:一是为寻求内容与活动浑然一体的效果,避免视觉上的紊乱,简化了过于繁琐的栏目设置;二是在单元标题之下,安排了具有探究意义和合作学习的任务型、课题型的“长作业”,使之与单元教学过程共生共存。相对于“课后作业”的传统方式,这种前置的“小课题、长作业”,是前所未有的创意。
3.呈现方式新
教材呈现方式的改变是与课程、教材功能及内容结构的变化相适应的,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必然使教材呈现的是用大量文字叙述道理的模式。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编写教材时,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主题探究、情境导入、用图说理、师生互动、相关链接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留有展示学生才能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平台。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多样化的形式,它包括:
正文──学习的主体内容,全部用宋体字。
师生互动──主要是探究性学习,用虚线框标识。探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有情境、思考问题、实践活动等;情境有图片、材料,实践活动有写、说、看、做、查等。
名人名言──选择一些伟人、名人、学者的经典名言,穿插在教材中。
相关链接──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
插图──配合教材内容的照片、图片等。
总之,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生动活泼,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和使用。
4.鲜活的信息资料
由于呈现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必然带来信息材料及信息材料选择的意义及指向的变化。教材在信息材料的选择上,突出了时代性、国际性、民族性的特色。为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在选择材料时,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让学生学起来亲切。为实现新课程关于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的人才目标,教材提供的都是具有前瞻性,充满现代气息的、鲜活的信息材料,让学生的思想活跃在新世纪的现实生活中。
5.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品德》教材在学习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注重情感、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应该对学生在本课程开展的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及成果(如调查报告等),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加以考查。在学习评价的内容中,要注重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中,要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教材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设计了四个“主题探究”和160多个“探究活动”,请教师结合这些活动探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作形成性评价。
四、全新的内容结构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突破学科化倾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材体系。
新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和目题四个层次。
△单元:由“主题探究”和课组成。主题探究,包括探究的基本内容、有关材料和基本思路。九年级《思想品德》共有四个单元。
单元级的标题:它是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为一级标题,建立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的精神。
△课题:下设引言。引言都用富有情景性和启发性的材料引出本课主题。本册教材共有十课。每课的标题是以体现价值取向的观点表达课题。课题是支撑生活主题的重要环节,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课题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
△框题:内容一般为一节课的量,也就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框题是以洋溢生活气息、富有启发性的标题,作为课题的分解和细化,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要求,同时充当量化教学内容的单位。
△目题:它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和学的基本环节。
每课都与《课程标准》的内容相对应。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主题探究 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写主题作文)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不言代价与回报 主要讲面对责任的态度与价值观 课标:
2.3
第二课 承担责任中成长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主要讲承担责任的表现与方法 课标:
2.4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主题探究 图说国情与国策(搜集材料,举办图片展览)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党的基本路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主要讲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课标:
4.6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主要讲三大基本国策;两大发展战略 课标:
4.1
4.4
4.5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灿烂的中华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我中华”为落脚点 课标:
3.6
4.6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主题探究 关注校园周边文化 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调查写出建议)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为主题 课标:
3.1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会合理消费 以如何参与经济生活为主题 4.2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灿烂的文明之花 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 4.6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主题探究 放飞我们的理想(设计三张“名片”)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以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主题 课标:
4.3
4.8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未来道路我选择
拥抱美好未来 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为基点 课标:
3.2
4.7

五、把握新教材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教材观。特别对教材的功能,要进行全新的思考: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
旧的教材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教“书”,学生学“书”。
新的教材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科书、媒体等都是保证学生学好的环境。教科书只是诸多教学媒体中的一个。
旧的教学观念 新的教学观念
↓ ↓
人(教师)=人(学生) 人(学生)=环境(教师、教科书、媒体)
“教材”包括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图书教材等。
其次,要注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把握教材。
◆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1.适应新形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现在已全方位地向世界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相互激荡。教育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社会变化的挑战。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科技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学生变化的挑战。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学生知识量不断扩展,获得了可能比老师更加前位的知识;学生知识深度不断增加,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他们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了更多更新的知识。
第三,课程变化的挑战。要求教师有教学激情,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要求教师积极投身于新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之中,增强对新教学理念的认同感;要求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面对新挑战,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符合新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该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和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所有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的共同特点。
(2)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努力地、充满激情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展现出各自的教学风采。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实现了师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第2个回答  2012-04-15
专题复习的意义在于理清教材知识脉络,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化分散为集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