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时总给他“贴标签”?试试从四点出发,发挥良性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当今家长总爱下意识地给孩子贴标签,也就是因为孩子的某种行为,从而对他的整个人做出评价和定性。

他们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这样做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贴标签这件事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好处也有坏处,家长们不妨多发挥其好的作用。

------引言


隔壁老李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老李家有个儿子叫小明,小明总是做事慢吞吞,老李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对我们说,小明做事就像乌龟一样,小明走路便更慢了。

此时老李又加上一句仿佛为了印证自己的话一样,“大家看看,不是我说你不好,是你自己的表现就像只乌龟一样。”小明听完哭着转身跑了,老李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当别人对自己做出主观评价时,自己就会下意识变得和他人想法中的自己一样,靠近他人印象的行为被称为标签效应。

1. 好的标签产生的影响

标签效应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好的标签能带给人好的心理暗示。比如说游泳选手傅园慧被大家调侃为表情包,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就说:“从小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三句话,你是同龄人中最厉害的,你是妈妈心中最棒的,你从小就是个天才!”

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傅园慧更有信心和力量去完成每一次训练和比赛,她也多次谈到父母的话支撑着她度过每一次想要放弃的难关。

由此可见,好的标签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向着标签逐步靠近。

2. 坏的标签产生的影响

(1) 孩子丧失积极性

正如上述例子中所谈到,坏的标签会让人更不想前进,被妈妈称为“乌龟”则走得越来越慢,可见家长对孩子一味的负面评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越是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向负面标签靠近,在浑然不知中成为父母口中更差的自己,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干脆就放弃了。

(2) 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家长长期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常言道, 自信的花儿最美 ,孩子在生活中丧失自信则会变得自卑起来,从而产生一系列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

1. 评价行为而不是人本身

很多家长喜欢根据孩子的行为来对孩子进行评价,但实际上,孩子的行为可能只代表他当时的想法,而不能证明孩子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所以家长不能根据孩子做的事情来评价孩子,否则会让孩子非常的伤心,而且因此被带上坏标签,今后孩子可能丧失之后改正或能做好的信心。

所以家长尽量只评价孩子的行为,而不要评价孩子这个人。

2. 多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家长在评论孩子时,一定要多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是有闪光点,从而增强孩子的信心,给孩子增加好的标签,让孩子能够身心愉悦的成长。

多找孩子身上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评价孩子身上的缺点,可以让孩子发现自身的特长从而不断突破自己,向着家长口中更好的自己不断前进,从而变得越来越好。

3. 别着急否定一切

家长在批评孩子是不能着急的,不能一刀切先否认孩子的一切行为。要将孩子的行为一分为二地辩证来看。

分析孩子做得好的一面也要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的一面,从而鼓励孩子坚持自己做到好的那一份心意或态度,但要改正自己我错误的行为或态度。

4. 多进行正面鼓励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多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正面交流,常言道,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正面沟通,多鼓励孩子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向好的标签逐渐靠近。

家长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不知道自己正在给孩子贴标签,所以此时,家长一定要学会区分好的表现和坏的表现,不妨试试以上方式,让自己多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

这样才能让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靠近,摒弃坏的标签,因为坏的标签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差。希望各位家长的孩子都能越来越好,向着好的标签逐步靠近!(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