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可能忘记了人会死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人,终会死亡,你、我皆免不了,亦逃不过。

《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的第二集,女一和男二有一段对白,蛮触动的。

池恩卓:那我……会怎么样?会死吗?我才19岁。

地狱使者:9岁的人能死,19岁的人也能死,这就是死亡。

是的,死亡没有规定期限,没有例外。

尚未出生连名字都没有的胎儿如此、刚刚步入校园开始探知神奇世界的孩童如此、第一次怦然心动懵懵懂懂的青春男女如此、坠入爱河情真意切的恋人如此、相信爱情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娘如此、怀胎十月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如此……

出生当天如此、十八岁如此、二十八岁如此……

死亡就是如此没有情面可讲,总是突然降临,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年岁几何、不管你的工作是否完成、不管你愿望实现与否……一旦它要你走,你就得离开,甚至连亲吻爱人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有时候,我们可能忘记了人会死亡。

现在的我们,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那个不知何时到来的未来,而心安理得的牺牲就在眼前的现在。

面对家人,我们觉得自己做的是为他们好的选择,我们选择更努力的工作,希望赚更多的钱,让他们的生活更好,等物质足够富裕了,将来再好好陪他们、关心他们。可是,为了赚钱让孩子进国际学校,你可能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了赚钱给妻子富足的物质生活,你可能在妻子情绪低落向你倾诉时全神贯注的处理工作邮件;为了赚钱送父母进条件优渥的养老院,你可能一次又一次的失约于父母,让父母孤独的在周末看着一桌你爱吃的饭菜发呆……

面对朋友,我们说的最多的,应该就是“下次一定来”、“改天约”、“有空常联系”,结果呢,“下次之后总有下次”、“改天永远不知道是哪一天”、“好像每个人都很忙老是没空”。人们不免神伤,年龄越大,朋友越少,曾经陪在身边肆无忌惮说说笑笑的人慢慢地好像都走散的。对呀,总是“下次再来”、“改天再约”、“有空联系”,友情怎么维系呢?毕竟,再耐旱的仙人掌也是要浇水的。

面对计划,我们用觉得时间还多,于是,大家的状态大致是这样的:计划制定的头两天,干劲十足;转念一想,其实还有三个月呢,那不急,磨刀不误砍柴工,悠哉游哉;只有两个月了,得开始认真工作啦,晃晃悠悠;只剩一个月了,必须抓紧时间工作,东搞搞西搞搞;最后一周,心慌了,终日惶惶;直到deadline的前一晚,边懊悔边骂娘地熬夜草草做一个连自己都鄙视的东西第二天应付交差……延伸一下,如果一周五天刚好都是不同工作的deadline,那么,你岂不是每晚都得如此,喝浓咖啡、熬大夜、黑眼圈、满脸痘……这样哪里还会有桃花呢?

面对太多的问题,我们总是想着来日方长,可是最后一回头,总是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太快,快到想要去抓的时候却只能扯到尾巴上的几根毛。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提出一个理念“向死而生”,或许能解现代人面临的这道题。

其实,死是一个过程,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人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走向死的过程。亡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人走向死这个过程的结束。人生在世,只有看到人生边界的有限性,才能看到人生发展的无限性。向死而生,内心才能迸发紧迫感,懂得珍惜,才能活出自我价值。

抓紧能陪伴家人的每分每秒,哪怕只是陪孩子玩乐高、哪怕只是给在厨房忙碌的妻子一个背后拥抱、哪怕只是周末抽空陪爸妈吃一顿饭……其实,家人要的或许并不多,用心去做,你就是一个好家长、好伴侣、好儿女。

真正的友情并不需要每天黏在一起,也不需要“下次来”、“改天约”、“有空聊”,需要的是“这次来”、“今天约”、“常联系”,朋友要的不多,也最能体谅。联系不断、约定不失、友情不散。

出色的工作并不是总需要加班才能搞定,拖到deadline才开工的工作,熬出熊猫眼也很难优秀。有句话,诸君共勉:先紧后松,一身轻松;先松后紧,半夜吓醒。

向死而生,我觉得最简单的状态就是:每晚,睡觉前都想想,如果明早我没醒来,我这一生是有意义的吗?

正如瓦尔特·本雅明《单行道》所传达的,这是一条无法回头重新来过的单行道。

愿诸君:好好活,过有意义的人生。

考拉

写于阳光明媚的春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