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海尔从产品名牌战略到多元化战略的转变,柴永森是具体执行者的话,那么,在1998年,海尔集团由多元化战略转向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柴永森就是领导者。
柴永森所兼任的职务还有海外推进本部本部长、海尔电器国际公司经理。这一切都说明柴永森所负责的是海尔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而其职责,也可以证实外界对柴永森海尔接班人地位的推测。
在全球化战略中,海尔的目标是进军世界500强。
1998年12月,他受命组建海尔海外事业推进本部,原来集团五个项目的进出口公司被整合成一个部门,“拳头收拢了,打出去更有劲!”
早在1998年8月,海尔集团开拓欧洲市场的时候。柴永森就发现,摆在商场里的海尔冰箱根本无人问津,欧洲的市场代表不断摇头说“NO”。原来,海尔的冰箱在外观系列方面不适合欧洲人的口味。
仅仅1个月,欧洲的市场代表Frans Jamry应邀来到海尔时,这位老外惊呆了,在海尔的样品陈列室里,摆放着一大溜35种规格7个系列的电冰箱,既有线条柔和、设计透着一股浪漫气息适合法国、意大利圆形冰箱,也有德国、荷兰人喜欢的线条粗犷笔直的坚固型冰箱。柴永森和科研人员仅仅凭着拍照在1个月时间内设计出了这些符合欧洲人审美个性的电冰箱。
在海尔的宣传文章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当然,我们可以仅仅把它当作宣传,但是事实却也不能回避。现在海尔在全球建的贸易中心是56个,工业园有17个,海尔的冰箱占美国30%以上的份额,空调占欧盟10%以上的份额,洗衣机占中东10%以上份额。
数目字是可以证实的。
据柴永军透露,2000年海尔集团的总销售额是406亿人民币,这406亿大概有1/4左右是海外销售的。柴说:“我们的目标是3个1/3,即中国制造中国销售、中国制造海外销售、海外制造并销售。”
进军海外是从市场面讲,如果从产品领域讲的话,柴永森负责的是海尔新经济领域的产品。目前集中在IT产品领域。同时,这一领域给柴永森的压力也是最大的。在张瑞敏的规划中,希望海尔的IT产品在未来集团的销售总额中能够占到50%的份额。而柴永森告诉记者:“现在还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的电脑、手机只占1/6左右。”
柴永军主管的一个部门叫“计算机事业部”,是海尔进军IT业的重点。1999年1月31日海尔电脑上市,第一年他们做了4万台,第二年做了20万台,2001年,他们的目标是超过50万台,几乎每月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但集团仍旧不满意,因为计算机事业部发展的速度比其它部门的速度还差得远,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告诉记者:“我非常不满意,电脑行业应该是十倍速的发展水平,我们还没有做到,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我们也没有达到十倍速。只有百倍速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你才可能有十倍速的市场机会。”
IT业对于柴永森来说是个并不熟悉的领域,他惟有一步一步的走进去,深入进去。柴永森说:“虽然现在还达不到目标,但是我们在IT方面新产品研究费的投放占了整个集团的70%。现在我们在全球有10个科研中心,他们正在研究3个阶段的技术:现在的、中期的、超前的。”
长年在世界各地奔波,飞机成了柴永森的“流动办公室”。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海尔的产品!”
这似乎也是所有海尔人的梦想。
1995年,年仅32岁的柴永森受命出任负债率高达143.65%的洗衣机厂的总经理。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仅用三个月时间还清了债务,创当年盈利160万元,美国哈佛商学院将该案例做为中国企业的正面案例第一次编写进MBA案例教材。1997年,他再次受命负责另一兼并企业,用2个月的时间使停产一年的洗衣机生产线恢复生产。如今海尔洗衣机拥有12大系列100多个规格的产品,是世界上唯一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的洗衣机企业。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他出任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海外市场的推进工作。通过出口创牌,让当地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通过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使海尔品牌在当地扎根;通过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达到融资融智的目的。目前,海尔产品已经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销网点达3.6万多个。
采访手记:柴永森、海尔人及企业的气质
当柴永森告诉记者他在海尔已经呆了17年的时候,记者有些惊讶。惊讶之后就是怀疑,首先怀疑他是不是大学毕业---因为以他来海尔的时候仅仅才21岁,以为或许他真的跟张瑞敏一样,也是高中毕业,甚至是工人出身。再就是怀疑他的能力,对于一个销售额406亿、几乎是跨国公司的企业,一个在海尔土生土长的人能够掌好方向吗?
事实是,柴永森是个大学生,后来还拿过硕士学位。了解柴永森的经历以后,记者更多的是反思:自己在网络泡沫经济中见多了博士、MBA们,不知不觉间已经把看人的硬标准提了一大截,眼光也开始有泡沫了。
张瑞敏说:海尔是海。
而对于柴永森来说,海尔是最好的一所商学院。了解柴永森的经历的话,你就不会再有太多的怀疑---我是在看了海尔的最新一代网络家电的进展以后,开始这么认为的。一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引领海尔的新经济,如果不是一直在不停的学习的话,他是绝对做不到今天的成绩的。
比起赵勇、杨元庆等人,柴永森有更多的实践和阅历。
柴永森很低调,即使你和他一起喝酒的话,他也不会侃侃而谈个不休,我所见识的柴永森总是把胳膊叠着放在桌子上,耐心地倾听,他少喝酒,理由是“工作有规定”,偶尔当你夸奖海尔几句的时候,他会过来跟你干一杯。
我曾经假设柴永森接班那一天会是怎样一种形式,但我想不出来,和联想一样,海尔也爱宣传,但我想张瑞敏应该不会象柳传志那样给郭为一面大旗、或者给杨元庆一块匾。这两个企业的气质不一样,联想属于北京,海尔出自山东。
因此,柴永森肯定也和杨元庆、郭为们不同。
柴永森应该是典型的山东人,内敛而诚恳。“摔手机”的表达方式给人的印象就很“实在”。
和许多著名企业一样,海尔的产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记者问:“海尔的资本构成和产权问题现在怎么样?” 柴永森轻描淡写地说:“这个你别问我呀,真的,我也搞不清。”使人觉得海尔人真的对自己是不是要占多少股份不那么放在心上。
海尔党委宣传部长苏芳雯说:“有的企业需要改制,是因为他们的发展受到制度的阻碍,如果海尔的发展没有因为这个受到阻碍,有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有没有股权而仍旧努力工作的话,为什么要那么急着改呢?” 柴永森应该就是那很多人中的一个吧。在回来的飞机上,记者遇到一个高个男人抱着个样品机(来不及托运)在最后满头大汗地坐进了经济舱,居然是海尔一个事业部的副总,我想,这应该又是那很多人中的一个。
似乎,在海尔,目前来说,精神的推进力正大于制度的推进力---当然,这个问题要因企业而异,即使在海尔是不是真的合适,也是见仁见智。
永森除了有“摔手机”的“实在行动”以外还喜欢说实在话。当我问他:“海尔的计算机事业部发展怎么不找几条‘休克鱼’吃一下?这可是你的拿手好戏。”
柴回答:“不好吃,海尔在IT方面没有既成的经验,弄不好就把自己给‘休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