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努力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 形容古人勤奋的文言文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 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 ,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 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 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 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 或不足。­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 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 技施展出来。­1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 得益。­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 度的表现吗?14.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 “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 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1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 不足。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 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19.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 尤人”。­20.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 给我一片关于勤奋的古文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 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①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 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1、先秦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先秦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清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释义: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

4、唐 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5、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4. 激励,奋斗的文言文.有哲理的文言文.比如:伏久至,飞必高.生死有

多行不义必自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左传》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国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楚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 国中嘱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嘱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管晏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滑稽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货殖列传》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 ——以上司马迁《史记》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报任安书》 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李白《与韩荆州书》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原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业精於勤,而荒於嬉; 行成於思,而毁於随.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韩愈《进学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柳宗元《种树郭橐tuo驼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是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欧阳修《秋声赋》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於左而目不瞬. ——苏洵《心术》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佞. ——苏洵《辨奸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 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苏轼《三槐堂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道何亲,惟德是亲. 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夫蓍shi,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 人灵於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於物乎. 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急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深谷.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方孝孺《深虑论》。

5.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扩展资料: 全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