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庙镇的相关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三庙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倾力打造“蚕桑特色镇”,确保农民增收。
三庙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仅靠种、养业。为使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确保农民收入增加,三庙镇及时制定了《打造蚕桑特色镇建设规划》。采取“干部引导,大户带动,科技、信息全方位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服务。2008年春节后,镇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物资,统一技术,统一嫁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措施,对全镇7个村、27
个社的成片桑园进行了集中嫁接,保证了佳节质量,为2008年全镇发蚕种5000张,力争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达到70元打下了基础。 发展方向
三庙镇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区政府三会议室举行,该镇石堰村与重庆银珊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12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区委常委叶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登华、副区长刘六国、区政协副主席明道贵应邀参加了签约仪式。
据三庙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落户该镇石堰村的重庆银珊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和重庆与时集团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分期实施),打造开发培育石堰村“银珊瑚农业观光旅游”综合项目。其中立体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投资3亿元;基础设施、加工生产厂房、休闲娱乐接待中心、旅游景点及办公管理等陆续投资9亿元,最终形成“一区两园两中心”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使石堰村达到立体农业综合效应,引种国内外价值高、观赏性强的名贵花草树木及种养业优良品种,加快推进三庙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改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同时,该项目实施完善后,既有利于巩固石堰村统筹城乡示范点的发展建设,还可以带动三庙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产业配套的包装、印刷、运输、旅游、餐饮、服务业,为石堰及周边村社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关史料
在距离合川西北部约4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三庙的老场镇。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场镇,就是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的鹤鸣里。  据有关史料记载,三庙场以前之所以叫鹤鸣里,是因为北宋宣和年间三庙一带有一位姓许的生员考中了进士,回乡后见邻居朱绶家的园林经常有鹤群栖息,许进士非常羡慕,于是便在自己的房屋旁边建立一座亭阁,并在亭阁上存放食物招鹤。久而久之,栖息在朱绶园林中的白鹤居然被引到许进士的亭阁上来了。岂料朱绶很爱鹤,见自己的鹤被许进士招去,心里颇为不快。当他向许进士要鹤时,许进士却说:“鹤飞我家,纯属物性自然,与吾无关。”朱绶无奈,于是便向皇帝宋徽宗告状,声称许进士偷了他家的鹤。宋徽宗查明后,觉得许进士诱鹤行为无可厚非,行为虽为不好,但其爱鹤之心则出于高雅之士,竟为许进士的亭阁题写了“招鹤亭”三字,同时下令分鹤。得到“分鹤诏令”的朱绶,于是便赶到许进士家,手持竹竿分鹤,但鹤群悲鸣而不去,经过若干次驱赶,后来才有一小群鹤飞回了朱绶家的园林。招鹤纠纷发生后,到处传闻,人们便称招鹤亭的地方为鹤鸣里,后来设立鹤鸣镇,明代复称鹤鸣里,清代又改称鹤鸣镇。后来,鹤鸣镇修建了文庙、濂溪祠、财神庙三座庙宇,1926年将鹤鸣镇更名为“三庙镇”,1949年更名为三庙乡,1953年设置三庙公社,后来三庙公社又先后更名为三庙乡、三庙镇。  宋时之鹤鸣里,因招鹤纠纷而得名;今日之三庙场,依旧能看见白鹤飞舞。在三庙场附近,不仅有大片供白鹤栖息的水田和竹林,而且还有合川第二大人工湖“白鹤湖”供成百上千的白鹤戏水。尽管引起招鹤纠纷之招鹤亭早已不复存在,而白鹤飞舞的三庙场依旧保留着一条长约1000米的老街;尽管三庙老街的三座古庙目前只有财神庙保存较为完好,但在财神庙庙坝对面却残存着一座老戏楼!漫步今日之三庙老街,听着古代鹤鸣里的招鹤故事,古韵犹存的三庙场依然是白鹤鸣啾、古韵流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