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清理,再清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内在小孩》,修.蓝博士,KR女士。

从《零极限》到《内在小孩》,也是从认知到实践。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处在一个很大的困惑里。我觉得我得解决这个问题,但不知道如何去做,如果不做,就会焦虑、纠结。这里,怎么做清理呢?难道不去想这个问题,就是清理吗?或者说,把我的这些焦虑、纠结的情绪清理了,这个问题就自然不是问题了吗?不会啊,这个问题不是情绪上的烦恼,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只清理情绪,有什么用呢?

好吧,不去分析,不去思考,只是清理。

把我所有冒出来的情绪,以及情绪里出来的记忆,都进行清理。比如焦虑,那么焦虑的点在哪里,就去那里拥抱和爱护自己;比如纠结,我纠结的点在哪里,或者并不清楚具体的点,那么就去纠结的情绪里拥抱和爱护自己……我的清理还做不到特别深入,但是借用“清理”这个词以及书里介绍的工具,深深地看见了我的情绪以及情绪后面的记忆。看见的时候,心底会有释然的笑意浮出。这个时候,那些卡住的能量开始流动,本来对其他事物那种木木的感觉重又变得鲜活起来。

清理,不是回避,不是“管他呢”这种看似洒脱实质仍然把情绪压在内心深处的无奈,而是承认“我不知道怎么办”,然后彻底接纳现状之后的平静,平静是一种状态,会让自己有新的想法,也会让别人被影响,继而使那个问题,不管是仅属于自己,还是仅属于别人,或者关联自己和别人的那个问题,有了消融或者化解的可能。

那么,那个内在小孩是谁?是内心深处,是潜意识,是所有情绪的源泉。怎么和内在小孩相处,让自己得到平静的状态呢?

每个人都携带着很多的记忆,有些记忆被意识层面所记得,之所以深刻,或许是因为有强烈的情绪在里面,可能是喜悦,更多的是愤怒和伤心;有些记忆,并不被意识所记得,但它们在,在潜意识里,不以具体事情的样子,而变成了抽象的情绪。所有这些能记得和不能记得的记忆,它们一直在那里,借由外部事件的激发,那些和记忆裹挟在一起的感受和情绪就卷土重来,甚至结合了此时的外在事件,产生更强烈的体验。这个时候,如果陷入事件或者情绪里,只会让体验成为新的记忆,被伤害的记忆。如果,换一个角度,跳出情绪和事件来看它们,它们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会,疗愈旧伤,让新伤不再形成的机会。

当记忆出现时,情绪同时再现,更多的,是情绪先于记忆来临。当负面情绪来临时,身心都是极不舒服的,人的本能就是想脱离这种不舒服。于是会自动做这些事情,比如回避和否认,会对自己说,不要去想它,想什么想!但即便这样,还是会去想,“不要去想”这个命令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效的。比如分析和判断,就是去找对错,在情绪里去看对错,很多不是对的也是对,不是错的也是错。如果找到自己身上,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情绪,更多的,就是找到别人身上,这些找寻,如果没有圣人般的强大功力,能量就滞阻在这里了。还有处理和解决,都是我们常用的方式。这些方式,会解决我们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只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事情解决了,情绪还在。那是因为最大的功课没有做,就是和内在小孩一起清理,不回避和否认,不分析和判断,不解决和处理,只是去清理,注入爱的光芒的能量,彻底终结那个情绪的源头。

当在对错里的时候,需要一个对错的结论,当问题确实在对方身上的时候,不就是他的错吗。真的是这样吗?一般意义上,是的。否则,还要法律干什么。但是心灵成长方面,不是的。问题不在对方,全在我这里,我要为自己全然负责。在亲子关系里,我们一直会看到孩子的问题,真的是他的问题吗,当然是他的问题。但是解决了他的问题,就没有问题了吗?借用老师的一句话,问题就像冰块,敲掉一块,就会又冻结一块,能轻而易举融化冰的是升高温度。我的冰块问题只有当我的思维蓝图拓展之后,才会轻而易举的融化。而别人的冰块问题,也会因为我的温度提升而受到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