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什么是切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1. 什么是作文中的切题、立意、选材、结构和语音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为例谈谈。

1、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话题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2、思想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3、立意要新颖

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4、简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

“简明”要求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总之,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前围绕上述几点来考虑主题,定能写出思想发光的好文章来。

2. 【中考话题作文如何切题】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当家题型,2004年我省除绍兴市外,中考作文均为话题作文,其实绍兴卷也可视为变式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主选材、自主定体,“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一般命题作文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主体的自主性和写作的自由度提升了。一般地,话题的辐射面比较宽泛,且门槛低了,限制少了,因此,话题对题材的适应性往往是广谱的。

于是,有的同学戏言:“话题作文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以为话题作文可以无所顾忌,信马由缰了,这就有失偏颇了。其实,话题作文仅是作文命题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它必然存在着某些限制。

况且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所给的话题断不会像神话中的“乾坤袋”,不分巨细良莠,能容纳所有的题材,为宿构复制之作开绿灯。从近几年的中考应试作文来看,话题作文虽“好写”,但难以“写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跑(偏)题者并不鲜见。

评价一篇话题作文的优劣,其最基本的标准仍是切题与否,这里的“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切合题围,不跑题,所写的内容能入围话题的涵盖之中;二是切中题旨,不偏题,所写的内容能正中命题意图。话题作文跑题的原因不一而足,概之有四:一是刻意求新,有的因引申过度而离径叛道,结果“新”出了一个畸形怪胎;二是盲目搬套,穿新鞋走老路,死搬硬套宿构的预制品,结果李戴张冠;三是曲解题意,或信缩外延,如把“心灵的距离”(杭州市卷)视为“距离”,把“我们年少,我们需要”(长沙市卷)视为“需要”,这样话题的内涵一扩大,易造成乌占雀巢之弊;或不分仲伯,见了骆驼就以为马肿背,如把话题“诚信”误解为“诚实”或“守信”,把“战胜自我”误解为“挑战自我”,导致了题文相悖。

第四是忽视点题,造成结构松散,文不严题。文章不切题,犹如医生不能对症下药一般,又怎么能得高分呢?那么,怎样防止话题作文跑题偏题呢?清代文艺评论家李渔说,写文章只有“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这“袖手”的功夫其实就是审题、构思。

要使文章切题关键还是要审好题。首先要领悟命题意图,投其所好。

一个话题每每渗透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这种“意图”也正是命题的灵魂所系,作文时,摸清这种“意图”是至关重要的。中考的一些话题音在弦外,作文时就不能依葫芦画瓢,浅尝辄止。

例如,成都市郸县卷的话题“修补”,一些考生会望文生义,拘泥于有形物体的修补,如修路、修桌椅、补书包等,而不作深层探究,去揣摩命题意图,忽略了思想、心灵等无形的因素。再如哈尔滨卷的话题“门”,不少同学锁定在本义上做文章,写家门、校门、店门、球门等,而不在其引申义、象征义上寻找切人口,文章自然就显得老土了。

其实命题的意图决不囿于此,而是应从“门”的形态、功用上揭示其神似之喻,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成功之门、幸福之门……如是话题颇为多见,诸如“绿叶”、“路”、“阳光”、“播种”、“考场”等,在审题时,一定要据实探虚,深挖内涵,做到文章与命题的意图吻合。其次要抓住话题关键,有的放矢。

从2004年中考卷来看,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正趋于多样性和指向性。所谓多样性,就是往年一统天下的“提示+话题+要求”的“三合一”命题形式已有突破,较多的是在“提示”前加“材料”的“四联单”。

另外还有一些新款问世,如湖北宜昌市卷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两组词语中自提一个有关“文化”的话题,然后作文;青岛市卷出现一个材料多个话题的形式;北京市朝阳区卷则是“赤膊话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仅有“不少于600字”的要求。由于命题多样性,审题分量在加重。

其实,话题的开放度总是有限的,它对题材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指向性(倾向性),这种“指向”或蕴藉于话题中,或寄寓在材料(提示)里。因此,审题时要注意筛选关键信息。

审“话题”时要留意捕捉“题眼”,例如杭州市卷的“心灵的距离”,它迥异于地理上的“距离”,作文时必须紧扣题眼“心灵”一词,选取地理上零距离而心灵相左的题材始为上策。再如广州市的“我也是富翁”,关键是一个“也”字,其间存在着一个与钱财“等价”的关系,这说明“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即拥有大量钱财的“富翁”,这样自然令人联想到年轻、健康、友情、智慧。

可见,“题眼”往往是话题中表修饰限定的成分。

审“材料”或“提示”时,要抓住关键问题,如宁波市卷的话题“小”,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启示,作文时不能就“小”写“小”,而应揭示“小”与“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小”见“大”。又如杭州市卷“心灵的距离”,其“关键”却寓于提示语“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一句中。

3. 初中命题作文如何切题

其实命题作文也好,话题作文也好,最重要的是能够抓住一个中心,题目可以是中心,也可以是文章的线索,或是文章中出现的一个意象,这样写出真实情感,不要无病 *** (虽然说现在的时代这么说有点……但是还是尽量找一些有感于心的素材吧,只能这样说了……)首先要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切不切题的,其实这还有点说道的,要看阅卷老师了,要是他没理解上去,也许还会说你跑题了呢,哈哈~~……咳、咳……嗯,反正最终还是要看你的文笔了,毕竟好与不好也不能光看主题中心不是?呵呵,其实我的作文也不太好,不过写了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一点心得的,嘿嘿,就这样了,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了~~。

4. 中考话题作文怎么切题

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主选材、自主定体,“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一般命题作文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主体的自主性和写作的自由度提升了。

一般地,话题的辐射面比较宽泛,且门槛低了,限制少了,因此,话题对题材的适应性往往是广谱的。于是,有的同学戏言:“话题作文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以为话题作文可以无所顾忌,信马由缰了,这就有失偏颇了。

其实,话题作文仅是作文命题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它必然存在着某些限制。况且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所给的话题断不会像神话中的“乾坤袋”,不分巨细良莠,能容纳所有的题材,为宿构复制之作开绿灯。

从近几年的中考应试作文来看,话题作文虽“好写”,但难以“写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跑(偏)题者并不鲜见。

5. 小学毕业班作文如何审题和切题

1、培养学生先审后写、边写边审和写完再审的良好习惯。

2、教会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题眼)。

3、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楚范围是什么,二是清楚范围有多宽。清楚前者,是为了作文“切题”,不“切题”的作文,无论写得怎样精彩,都是不能及格的。清楚后者,是为了在最大的范围内选择最熟悉、最有感情、最有体会、最有意义的材料来写。

4、确定写作体裁 。

5、确定主题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你对作文中写的人和事抱什么样的感情,讲述这些人和事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感情”不健康,“目的”不正确,那材料越“好”,功夫越下得狠,作文离成功就越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