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6
  【摘 要】图形的创意是否成功主要依赖于设计的思维。在进行图形创意时,应该追求思维模式的独特性,确保表现手法的广泛性。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职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加强相关方面的训练,不断提升图形创意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图形 创意 思维模式 联想
  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设计作品的质量、品位、理念等,不同的图形创意设计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所进行的图形创意也不相同。本文结合高职图形创意的实践,对设计的思维模式与大家进行探析。
  一、图形创意的概述
  图形主要经过设计处理后,用来传递信息、理念的视觉符号。因此,“设计图形应该是“图形”的全称。 “创”即创造、创新的意思,“意”就是意念的意思。从图形创意的目的来看,主要是通过图形的形式,借助一定的媒介传递给广大受众,让受众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促使其根据相关信息产生一定的想法,采取相关的行动。在图形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能够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目的,这与图形作品的质量直接有关。图形作品质量直接依靠着创意水平的高低,因此,创意在图形设计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缺乏创意的图形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其图形宣传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二、思维模式在图形创意中应用
  (一)发散思维模式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
  在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创造过程中,根据已知信息,向不同的方向进行联想。这种发散性思维不受原有方式、规则等方面的约束,从一个点出发,将思维扩散开去,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视点寻找图形创意的灵感触点。根据图形设计的目的,可以想出尽可能多的设计方案,最后经过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思维的触点不应该受到任何牵绊,让主题进行任意地想象、联想等,只要确保形和意的有效统一即可,构成发散的思维网络。在进行思维发散时,做好探索、判断等,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找寻新的触点,捕捉灵光一现的创意灵感,将其随即变成设计的图形。发散性思维在图形创意中的运用,确保了图形设计的灵活性,有利于图形设计的不断创新,能够有效地促使最佳思维灵感的产生,从而确保图形创意的独特性。
  (二)求同思维模式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
  求同思维又叫做收敛思维,它是对相关问题与信息进行综合考虑,不断缩小思考问题的范围,最终寻找到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类型。这种类型的思维模式与发散性思维刚好相反,它是对思维进行收缩,集中精力向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思考。在图形创意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确定好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寻找合适的思维方法。在进行图形创意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将发散思维与求同思维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富有独特创意的图形。
  (三)虚构思维模式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
  虚构思维就是说在进行图形创意时进行假设,这就需要立足于对客观事物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拓展思维,对原有的多种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创设出来的新的形象,从新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充分挖掘潜能,对联想进行创造思维,进行再次联想,将两个对象有效地联系起来。
  (四)逆向思维模式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
  人们常常喜欢按照习惯进行思维,这就是定向思维,而逆向思维刚好与这种定向思维相反。逆向思维又叫做反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与常规思维习惯相反,在进行逆向思维时,就会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这容易使图形设计寻找新的思路,从而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
  三、图形创意联想模式
  第一,形象联想。形象联想指以形象为主的联想,是人对自然形态全面延伸的视觉形象进行思维活动的表现。形象联想的过程采用对形态展开无限联想,使形象更加鲜活,如由点联想与点相关的形象——蚂蚁、蝌蚪、石子、瓜子、棋子等,由线联想到日光灯、电线杆、马路、斑马线、栅栏、条码等。
  第二,类似联想。类似联想指事物间某种开关的外部结构或内部构造,或特点与另一事物类似,或相似或挖所引发的联想。在日常生活中开关随时出现在人们眼前,需要多观、体会、记忆。如从一滴水联想到一滴血、一个细胞、一个生命等,从一个包联想到生活中用的挂包、提包、书包等。
  第三,对比联想也叫相反联想,是指对一事物有必然联系的、相反的事物的联想,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其对立面,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联想,形成联想所引发的对比。
  四、结束语
  因此,在高职图形创意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挖掘出创造潜能,将真实与虚构相结合,将逻辑思维进行变异,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图形效果。在进行创意时,充分利用空间、时间、事物等方面的倒置,灵活运用发散思维、求同思维、虚构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思维,创造出奇异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东红,吴月淋. 论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J]. 大舞台,2011(08).
  [2]李静.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创意问题[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