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互意思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描述“同窗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文言文都有哪些

1.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宋代欧阳修《朋党论》

释义: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2.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宋代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释义:镜中的你我已两鬓白发,只是我们的英雄之心不会改变。

3.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先秦佚名《木瓜》

释义: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4.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释义: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5.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两汉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释义:四海之内都是兄弟,谁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何况我们是枝干相连的骨肉同窗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个身体。

6.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清代刘开《问说》

释义: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7.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两汉司马迁《滑稽列传》

释义: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

8.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先秦佚名《桑柔》

释义:看那丛林苍莽莽,鹿群嬉戏多欢畅。同僚朋友却相谗,没有诚心不善良。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

9.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唐代李白《箜篌谣》

释义:和他们相交时,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边际。

10.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唐代柳宗元《觉衰》

释义:此时惟愿:美酒作伴;朋友相聚,同饮共斟。

2. 寻求有内涵的文言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藉,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

(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见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绵延长达)几百步,中间(除了桃树)没有其它的树。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头,(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那人)于是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拜访询问。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渔人一一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

(临别时)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渔人)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

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

还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yuē)“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

3. 间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jiàn

1.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拔去,除去:~苗。

5.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jiān

1.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距。~奏。天地之~。

2.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5.一会儿,顷刻:瞬~。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1、间不容发

【拼音】: 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释】: 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举例造句】: 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

【故事】: 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刘濞没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别人了。

2、人间天上

【拼音】: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解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举例造句】: 真乃是人间天上全珠。 元·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

3、反间之计

【拼音】: fǎn jiàn zhī jì

【解释】: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举例造句】:你真笨中了他的反间之计。

4. 口语,书面语,文言闻,白话文,各自的意思,是否有相互关系

楼上的越说越乱,

记住这几个的关系:

口语是 对于书面语的,就是包括能写和不能写的字和土话都在口语里面。

我看过给韩国人的汉语教材, 比方说: “我管他叫叔叔” 这里这个管的用法就是口语,在正规字典里面没有这样的用法。

书面语是相对于口语,其中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汉语的写法。

白话文是五四运动之后所提倡的我口写我手的文体。

比较会令到大家混乱的是, 五四运动当时候的提倡的新书面语(白话文)是以当时候的北京官话口语为标准的文体。

5. 相遇 这个词的古文 有那些

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遇 (遇人不淑,不期而遇等)

会 (与燕王会境上)

还有一些特殊的意思,也可表示相遇。

值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候得、适睹、谒、偶等。

还可有修饰的词,如适逢、巧遇、偶见等,但古文里也常就一字。

邂逅,有许多意思(古文),意外之事的意思,也可表示不期而遇。《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6. 有没有简单的古文,要有翻译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用作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浩大的宇宙,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