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时期,青花瓷的纹饰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乾隆时期繁复华丽的宫廷风格不同,道光时期的纹饰趋向于简约疏朗,缺乏层次变化,显得较为平淡。尽管官窑产品仍然尽力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用笔拘谨,构图简单,缺乏活力。这一时期,花卉纹饰主要采用单线平涂,勾勒线条均匀,但缺少力度。官窑器仿康熙山水工致而精美,而民窑器则更倾向于仿康熙刀马人纹饰,白描技法成为民窑青花的主要装饰方法。
在花卉、龙凤等纹饰图案化趋势中,白描缠枝莲在许多器物上绘制,大小千篇一律,缺乏艺术情趣。琢器多绘一面,另一面则简单地绘一只蝴蝶或一棵兰草点缀。圆器多绘正面,反面也多简单绘三枝梅或三棵草。纹饰线条纤细,人物呆滞,有形无神,后期更为突出。官窑纹饰以图案画为主,少有创新之作。民窑器绘画随意,内容俗气,画面趋于草率和简单化。斗鸡、斗狗、鸽子、鹦鹉、蝈蝈、蟋蟀等作为主题纹饰大量出现。多见利用各种动植物组成“一路连科”、“五福捧寿”等吉祥祈福谐音画。
道光时期的青花纹饰在细节处理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所绘缠枝花卉多用单线条勾画,花叶多为三角形,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所绘线条纤细浅淡。在瓶、罐等大器上,多有“喜”字。图案常见题材包括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缠枝桃、缠枝八宝、折枝花、牡丹勾莲、三果、云龙、团龙、云鹤、云凤、夔凤、松竹梅三友图、蕉叶、雀梅、松鹤、八仙、宝相花、蟠螭、蝠寿、凤牡丹、海水异兽、婴戏、瓜蝶、松石人物、竹蝶、花鸟、山水风景、仕女、八仙、鱼藻、博古、八宝、三羊开泰、蝠狮纹、清装仕女、金石博古和《无双谱》人物等。还有一些用文字作装饰,如“万寿无疆”、梵文“寿”字、戒烟歌等,尤以戒烟歌最具时代特征。
在纹饰的创新上,道光时期对乾隆时期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开始在淡蓝色釉或豆青釉上以浓青料写“福”、“寿”等字或描以蝴蝶、草龙等简单图案,再施以透明釉的器物。这一时期,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创新,在豆青釉、哥釉等色釉上施少许白釉,在上面使用青花描画人物、动物等,然后再施一道透明釉,产生的纹饰鲜明,青花分水见指捺纹,立体感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清代道光朝前后共29年。此时,国外陶瓷市场已经消失。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制瓷器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