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大运河遗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5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一座春秋至清代的古运河建筑。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南北经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北京的大运河有哪些遗址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包括高梁闸、什刹海、雨荷故道(含澄清上门、澄清中门)、百福泉遗址、广元门、平金门、永通桥和石道北、张家湾城墙和云童桥、南新仓和通惠河通州段。


高粱闸




高梁门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东北,高梁河畔。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也有说是明初所建),是元代通惠河二十四门之一。它与水闸融为一体,具有水利和交通功能。现存的桥建于清朝,有旧的水闸槽和扭曲的石头。


什刹海




什刹海位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北海公园北门附近。石海原是高梁河的一条河道,金代时开挖拓宽成湖。原名白莲潭,又名积水潭。它的北端是早期挖掘利用的,大坝的河水就是从它的北端引过来的。元朝时,郭守敬在积水潭(什刹海)西端修筑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白河运粮,经通惠河,直达京城北京。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现有面积34公顷。它是由西北向东南连续排列的三个拱形湖泊。前海的弓背(即最西端)是通惠河的入口。石海,元代京杭大运河的末端,是北京运河的水源、水箱和码头,在运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玉河故道




雨荷河旧路位于后海附近,包括澄清上闸(含万宁桥)和澄清中闸(含东埠崖桥)。建于元代,是元代连接海子和通惠河的主要河段。明宣德七年(1432年),元代通惠河被皇城北墙从东布雅桥附近截断,东布雅桥南部被围在皇城内。雨荷河成了皇城的河道,水运功能马上丧失,雨荷河从此只用于排水。由于清代水源逐渐萎缩,水量减少,雨荷河的宽度和水质都不如明代。民国时期的雨荷河由南向东变成了地下沟渠。南燕到正义路的线路是民国时期填的。20世纪50年代,雨荷河道被改为地下沟渠,流经雨荷河段的东布垭大桥被拆除,但引桥被留下并埋在地下。雨荷在北京的水运、供水和排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进行了考古发掘。河道遗存保存完好,以石质为主,宽13.5~22.0米,深1.8~3.0米。目前,边坡防护加固工程、东布垭桥址修复工程、河底及展面清理工程、雨荷庙修复工程已经展开。沿黄根遗址公园至正义路南口为地下沟渠,埋在城市绿地和道路下。


上清门(含万宁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中段,前海(什刹海的一部分)与雨荷河故道交汇处,是童渊回鹘河二十四门之一。闸桥合一,兼有水利和交通功能。桥上保存的历史构件和建筑形式,体现了元代的建筑和人文特色。目前桥西有四只水兽(两只在上,两只在下),t处有两只


澄清门(含东布雅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中段地安门路口东侧,是童渊回鹘河二十四门之一,与桥融为一体,具有水利和交通功能。东浦桥桥北是清晰的中间水闸,东西两侧仍有水闸槽,相距约5.6米。东浦大桥引桥东西两侧仍有石块。引桥用花岗石砌成,东高西低,呈东窄西宽的扇形。其宽端约9.2m,窄端约7.6m,长约8.2m,石块厚度不均匀,最厚处约0.5m,东引桥东侧有少量零星花岗岩石块。


白浮泉遗址




百福泉位于北京北部昌平华庄村东龙山东麓,又名龙泉。国源守京作为引水渠道,解决大都城的水运问题。上一次,元世祖引入百福泉作为大运河北端的上游水源,并于元二十九年(1292年)修建了百福岩。由于百福泉的水被注入水池,成为巴河和通惠河的上游水源。当年拜泉有个水池,四周都是水。在流水的源头有九个用青石雕刻的龙头,它被命名为九龙池。九龙池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修缮。龙王庙建于明代,位于龙山之巅,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祠堂组成。


广源闸




广元门,俗称豆腐门,位于海淀区苏州街满居集东南。它建于元朝26年(1289年)。它是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的白浮引水工程中的重要水闸,是童渊浍河二十四闸之一。也是元朝以后皇帝、皇后游览北京的重要转运地。它由闸门、闸墙和基础组成。大门宽约13米,门墙上浮雕着水兽。元代广元门采用双门技术,分为上门和下门。这里广元门是上门。它与水闸融为一体,具有水利和交通功能。原址、门基、大门、门墙基本完好,但大门没了,四吸水兽完好,是长河上保存最完好的桥门。除桥西的曼居基原貌和桥东的龙王庙部分保存外,广元门周边环境变化很大。部分功能仍在继续,水闸已失去节水功能,但桥体仍可通车。


平津闸




平金门位于潮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北侧通惠河南岸。始建于元二十九年(1292年),明代曾多次修缮。平金闸分为平金上闸、平金中闸和平金下闸。现存的平金上闸遗址由巨型条石构成,同时保留了门槽和“扭石”。北门基地的场地形成了一个被水和人工湖包围的孤岛格局。建在岛北岸的将军庙的基座依然存在。与南岸的土地相连,基本保留了古门原有的建筑规模,留下了多年修缮留下的痕迹。


永通桥及石道碑




永通桥位于京通快速路北侧,通州西通惠河上。它俗称八里桥,因为它位于通县城西八里桥。_桥是通惠河上的一座大型石拱桥,历史上被称为“北京陆路交通仓储的通道”。它是北京四大名桥之一。地处交通要冲,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_桥的造型很特别,是石头三孔拱券,桥两边有护栏,两边各有33个观察哨。中间的洞高8.5米,宽6.7米,两个洞只有3.5米高,是个大di


南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时期的储粮仓库之一,俗称东门仓。它建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的基础上建成。仓库是砖的,挂在山顶,大多是五开间。目前有9座古仓,每座宽约23.8米,深17.6米,高7.5米,有前后檐。墙体厚1.3m至1.5m,框架结构基本采用传统的单根原木木框架结构。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通州段是中国大运河最北段通惠河的终点段,是通惠河在北京通州的一段,也是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的重要地段。通河通州段建于公元13世纪末(元初)。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闸流入北运河。长约5公里,是元代至明初经通州到北京的水运主通道。公元15-19世纪末,由于北京皇城用水量增加,这段运河缺水。南方来的水车大多把粮食运到通州,再从通州通过陆路运到北京。只有几辆运水车通过这段运河把粮食运到北京东边的东便门。19世纪后期放弃水运后,这一段河道主要作为北京排水泄洪的水道。目前部分河道已改为北京城市景观河道,护岸已全部硬化,河道宽约三四十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