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戏如何在交流与发展中保持特色并走向繁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西秦戏自清初在海陆丰地区形成,其特色在于唱、白沿用中州音韵,曲文通俗易懂,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它不断吸取正字戏的三国剧目、昆曲牌子和南派武功等民间艺术精华,逐渐发展成独具一格的地方剧种。在乾嘉年间,西秦戏兴盛,甚至扩展到了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拥有三十多个剧团。


鸦片战争后,社会动荡,帝国主义入侵,广州、汕头成为对外贸易中心,粤剧和潮剧崛起,对西秦戏产生了影响。西秦戏因唱白使用中州音韵而显得古老拘谨,无法与方言剧种竞争,逐渐向海陆丰地区收缩。与此同时,粤剧改良方言唱白,占据了粤语地区,西秦戏的影响力进一步受限。


尽管受到粤剧和潮剧等剧种的冲击,西秦戏在海陆丰得以偏安一隅。但在剧种交流减少的情况下,提纲戏(纯科白或科白夹唱的剧目)成为其发展与繁荣的关键。提纲戏以雄壮的唢呐、大鼓等打击乐器伴奏,适应广场演出和群众喜庆氛围,为西秦戏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动荡,西秦戏在陈炯明的影响下得以稳定发展,一些剧团甚至远赴海外演出,如顺泰源班、双福和班等,为西秦戏在海外传播奠定了基础。提纲戏的盛行对西秦戏产生了深远影响:它适应了困难时期的需求,丰富了连台本戏,提升了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大批知名演员,如乌面戴、红面水祝等,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传统文戏和精湛表演艺术的流失。


总的来说,西秦戏在发展与繁荣中,其提纲戏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满足了当时的需求,又推动了剧种的创新与传承,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扩展资料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