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报应与虚荣?

中国人对《项链》这篇文章非常熟悉,毕竟是入选过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项链》的写作思路,其实非常吻合中国的小说传统,——因果报应。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其实有弱者的模式,自己无能为力,那就寄希望于“报应”。《项链》的“报应”当然有它的主旨,它剑指虚荣,或者说剑指女人的虚荣。如果我们“深刻”一点,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它剑指人心腐朽与道德沦丧。

如果我们的“深刻”再带上一些历史感,我们也有理由这样说,是资本主义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导致了人心的腐朽与道德的沦丧。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这么理解,莫泊桑所批判的正是这个。莫泊桑告诉我们,拜金与虚荣绝无好报。

莫泊桑的批判是文学式的,也是数学式的,甚至可以把这项链这篇小说简化成一个等式,

一晚的虚荣=十年的辛劳

但是《项链》的主题真的是讲虚荣吗?

举个例子,结尾玛蒂尔德露出“自负而又幸福的笑容”。中学老师往往在讲解这一段时,标准答案是——这说明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可以让人幸福。

但是老师的话仔细想想不是太离谱了吗,它绝对自相矛盾。——怎么可以用光荣的、给人以幸福的东西去惩罚呢?这就如同我在打架之后你惩罚了我两根光荣的油条,我再打,你再加两个光荣的鸡蛋?

在我们的记忆里,所谓的“批判现实主义”,说白了就是批判金钱主义、资本主义、欧洲主义和美国主义。

为什么项链的故事不可能在中国成立?

但是我告诉你,项链的主题绝对不是在探讨虚荣。不信?我们来做个游戏

来,我们在WORD上,把马蒂尔德的名字换成了张小芳,把马蒂尔德丈夫路瓦赛的名字换成了王宝强,把富婆弗莱思洁的名字换成了秦小玉。几分钟之后,汉语版的而不是翻译版的《项链》出现了。

汉化版的《项链》故事是这样的—— 2008年,在北京,教育部秘书王宝强的太太张小芳因为虚荣,她向富婆秦小玉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参加部长家的派对去了。派对结束后,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王宝强和他的太太四处打工。10年后,也就是2018年,这对夫妇终于还清了债务,他们在国庆长假的九寨沟遇上了富婆秦小玉。秦小玉没能把苍老不堪的张小芳认出来,然而,张小芳十分自豪地把真相告诉了秦小玉。秦小玉大吃一惊,反过来告诉了张小芳另一个真相:“那串项链是假的。”

这篇文章哪怕搬到今天的中国社会语境下,依然有着“批判”意义,它可以指向许多我们熟悉的元素:今天的中国金钱至上,今天的中国资本垄断,今天的国人太物质,今天的国人很虚荣,今天的国人爱奢侈。

但是,我沮丧地发现,仅仅替换了几个中文的人名,汉语版的《项链》面目全非。它漏洞百出、幼稚、勉强、荒唐,诸多细节都无所依据。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它的破绽——

第一,作为教育部公务员王宝强的太太,张小芳要参加部长家的派对,即使家里头没有钻石项链,张小芳也不可能去借。王宝强和她的太太都做不出那样的事情来;

第二,相反,哪怕王宝强的家里有钻石项链,他的太太张小芳平日里就戴着这条钻石项链,可她绝不会戴着这条项链到部长的家里去。在出发之前,她会取下来。她不想取下王宝强也会要求她取下;

第三,一个已婚的中国女人再幼稚、再虚荣、再不懂事,在丈夫的顶头上司家里,她不会抢部长太太的风头,她一定会“低调”。当然了,部长夫人的风头她想抢也抢不走,无论她的脖子上挂着什么。以上的三点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经验,或者说,机关常识。

第四,假货是中国的基础,造假是中国人最普遍、最杰出的生存能力。国人对假货在道德上是谴责的,在情感上却又是依赖的。谁还没买过假货呢?张小芳,一个虚荣的、骚包的女人,她对假货一定是在行的。让她去借奢侈品,这不是张小芳大脑短路,是写作的人脑子短路。

第五,退一步说,这对夫妇真的借了,项链真的被这对夫妇弄丢了,可他们真的会买一串钻石项链去还给别人么?他们去买条假项链还给部长太太不是更合理吗?“还项链”作为小说最为重要的一个支撑点,王宝强夫妇的这个行为能不能支撑这部小说?

第六,就算他们买了一条真钻石项链去还给人家,一条钻石项链真的需要教育部的秘书辛苦十年么?对了,还要搭上他的太太。

第七,好吧,辛苦了十年。可张小芳为什么要去洗十年的脏衣服呢?她那么漂亮、年轻。这年头哪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会洗十年的脏衣服?一个漂亮女人挣钱的方式有许多,唯一不可信的方式就是做苦力!

第八,作为仅有的知情者,秦小玉白白地赚了一条钻石项链,她真的会在第一时间把真相告诉张小芳么?

第九,这年头,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有些物质,有些虚荣,只不过借了一条项链想在派对上出点小风头,这怎么了?怎么就伤天害理了?读者能够认同作者对于女主角所安排的命运吗?一位女士的小虚荣怎么了?那么多的官员在那里搞形象工程,动辄损失几个亿、几十个亿,这样的虚荣你不去批判,却抓着一个可怜的女人不放?

第十,就因为女人的那点小虚荣,这个社会就虚伪了?贪婪了?吝啬了?腐朽了?肮脏了?愚蠢了?残忍了?丑恶了?卑劣了?奸诈了?在中国,女人的虚荣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大的能耐?造成中国严重社会问题的因素有许多,恰恰不是女人的虚荣。拿女人的虚荣来说这么大的事,只能证明作者的浅薄与无知。

这么好的一篇小说,什么都没动,仅仅替换了几个汉语的姓名,怎么就这样狗血了的呢?

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不是魔术,也不是娱乐与游戏,相反,这个游戏内部才隐藏着真正的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