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宗祠的安徽古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4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文化大革命”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地面高于前面天井136厘米。有三处石级通往寝堂,每处7级,中间的宽326厘米,两边的各宽236厘米。寝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
寝堂及天井并天井两边廊庑,有石柱6根,木柱32根;享堂及院落有石柱4根,木柱26根;院落及廊庑有石柱10根,木柱10根;门厅有石柱12根,木柱14根。石柱是方的,木柱是圆的,共有方石柱32根,圆木柱82根,总共114根。从仪门至寝堂,全祠雨天可不走雨路而相通。除大门外,原来还有边门与邻近祠宇相通,今因邻祠不存,边门也已封砌。 周宁郑氏宗祠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著名的鲤鱼溪)。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竟相觅食,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鲤鱼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虽经一次次的战乱、灾荒,鲤鱼在村民的保护下繁衍至今,堪称奇迹。 所在地:淳安县屏门乡佛岭后村
经纬度:东经 118°58′03″ 北纬 29°51′36 ″
性质与特征:郑氏宗祠又名敦睦堂,位于佛岭后村中,是郑氏族人祭拜先人,供奉祖先牌位提供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祠堂坐南朝北,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五开三进,宽约8m,进深22m,分为前堂、正堂、后堂三部分,前堂和正堂梁柱上原有4副楹联,现字迹模糊分辩不清。正堂有一匾额,上书敦睦堂三字,旁有两个厢房。另有2个天井,分别位于前堂与后堂内。祠堂门楼为二重檐呈八字形,宽11m,门楼前有石狮一对,一只开口,一只闭口。门楼正上方竖立着一匾额,上书“定远候”,匾额下立有一横匾叙伦第。门楼上雕有人物、动物等,尤以一对木雕狮子最为精美,楼板顶上画有二龙戏珠,小孩嬉戏游玩等十几幅图画,表现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乐趣。该祠堂为明代建筑,清代理修,斗拱柱础梭柱等均,保持明代特征。对研究古代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1987年9月22日由淳安县人民政府公布,1988年5月 12日淳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立为淳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祠堂紧挨着民居,距离约为2m。
环境背景:郑氏祠堂位于屏门乡佛岭后村中,距屏门乡政府所在地约8km。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
(郑桓公)於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相传是河南荥阳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子孙晋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1814年)重修。郑氏祖籍浙江,明初随沐英入滇,宗祠在清末经陈鹤亭先生倡议曾经办过学堂。
道光二十年重修的宗祠正厅供奉着北宋驸马郑南公、始祖朝奉公及他们夫人赵氏、吕氏塑像,左边是建祠及保护鲤鱼――郑晋十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善事,最后归神郑九公塑像,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龙头祖牌底座为八仙过海、西游记等各种木刻,顶部为镂空龙头木刻,工艺精巧,剔透玲珑。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