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茶馆》是老舍先生以话剧形式创作的不朽之作,剧中人物生活在戊戌变法、军阀混乱和改朝换代的社会风云巨变中。通过一家名叫裕泰茶馆的兴亡衰败为背景,来揭示从清末到北洋军阀再到抗战胜利后期间,北京城的社会风貌的演变和不同阶层近50个人物的生活变迁。

话剧的结构分为三幕,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裕泰茶馆伴随王掌柜一声响亮的——里边请——拉开序幕。

这边大傻杨兴致勃勃地打起了主板儿,三三两两的旗人提着鸟笼进店歇腿、喝茶;那边几个人正围桌逗瓦罐的蟋蟀,爱下棋的人在聚精会神的思考;还有一群侃侃而谈国事的人,已然没留神墙柱上“莫谈国事”四个大字。这有钱的在茶馆消遣,那没钱的只好倚窗瞪眼白瞧着。

掌柜王利发继承了父亲的茶馆和处事哲学,见人多请安,多说好话。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小商人,但他也胆小,自私。为了经营好茶馆,不断改良,却还是没能抵御各种反对势力的欺凌。

常四爷是吃皇粮的旗人,为人正直,敢做敢当,富有正义感,又有人情味。他痛恨洋人,不满那些没有骨气的,讲洋话、吃洋饭的人。他因感慨一句“大清国要完”,被宋恩子和吴祥子两个特务抓去,蹲了一年多的监狱。

秦二爷是王掌柜的房东,他财大业大,是大实业家。从20多岁起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主张实业救国裕民。后来把自己的产业都出手,想通过开工厂,抵制外货,来救穷人、救国家。可树大招风,苦心经营四十年的工厂、仓库,被政府当成逆产没收,最后又被当成废铜烂铁卖了个精光。

这天秦二爷来茶馆溜溜,王掌柜担心涨房租,正极力讨好奉承秦二爷,突然出现一对饿得面黄肌瘦的母女,女儿忍不住伸手要拿桌上的饼吃,秦二爷示意王掌柜把他们轰出去,常四爷叫茶馆伙计李三拿两碗烂肉面,带母女俩去门外吃。此时为了缓解尴尬的场面,机灵的王掌柜过来打圆场,急忙对常四爷说:“您这可是积德行善,赏给她们面吃”,同时望向秦二爷那边说:“可眼下这路事太多了,实在太多了,咱们管也管不过来”,一边慢慢朝秦二爷靠近,小心地问:“二爷,是这话不是呢”。

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中饱私囊,把乡下人康六的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做老婆。收200两银子,卖10两银子,真可谓是中介黑商的鼻祖。

第二幕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裕泰茶馆的生意已经逐渐衰落,但为了继续生存,王掌柜实行了大改良,前边是茶馆,缩小了面积,后边改成了公寓,租给大学生。

常四爷出狱后,参加了义和团跟洋人打战,之后靠卖青菜,自食其力谋生活。被卖的康顺子和儿子康大力逃出了宫,投奔王掌柜,后来留在茶馆帮工。两个逃兵兜里藏着现大洋,想合娶一个媳妇,找刘麻子帮忙,正谈着,被两个军阀的走狗识破了他们的身份,结果刘麻子做了替死鬼,被突击的大令就地砍了头。

茶馆还没开张就厄运临头,巡警、兵痞等恶势力接二两三来店里找麻烦,敲诈勒索。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看不见希望的曙光。看透了世事的崔先生说:“革命,不过自误误人而已。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它早晚得死”。

第三幕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王掌柜已经垂垂老矣,裕泰茶馆还在勉力支撑着。为了生计,茶馆不得不再度改良,经由拉皮条的小刘麻子介绍小丁宝做女招待。小刘麻子有一套缺德的计划,意图拉拢小丁宝和小唐铁嘴,合谋沈处长霸占茶馆。三皇道的庞四娘娘来恐吓王掌柜,要他当天晚上交出康顺子。要活命,得回西山,康顺子去往西山投奔当了八路的康大力。出名的评书艺人唱出戏挣不上三个杂和面窝头钱,担心失传,对不起祖师爷。感慨正经的玩意,都连根烂。

就在王掌柜绝望至极的时候,阔别多年的常四爷、秦二爷相继来到茶馆。他们回顾各自的心酸人生,诉说着自己和时代的不幸,为了祭奠自己,含着老泪,苦笑着撒起了烧给死人的纸钱。

喊——“四角儿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一百二十吊”,漫天纷飞的纸钱,如雪花般绽放,飘零。落在地面,落在茶桌茶椅上,落在那个即将完结自己生命,当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的心里。

他走了,人走茶凉。

他走了,就像从未来过。

他走了,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