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秘籍,让你直升五个需求的金字塔-我眼中的马斯洛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秘籍一:成年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并不需要机械的去逐一满足,而是有技巧的满足一个重要需求,便可以解决其他需求。

到底是哪一个需要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我们逐一来看。

第一层生理需求:简单理解就是衣食住行,这一层是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工作。这一层才是影响我们最大的需求,为什么这么说?

对于一份保障衣食住行的收入其实只要做一件事(自身擅长最好),用时间加码,都不用说做到极致,也就可以满足2,吃上饭肯定不是问题。对于生理需要,很多人都有误解,吃饭得是随时下的起馆子,吃得上山珍,甚至认为让孩子上大学,上的起课外班,甚至出国,买的起名牌包都是生理需求。

NO,生理需求,就是活着必要所需,吃饭睡觉,连健康都不算。此处需要多少人民币,你可以参考最低生活保障~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标准于2020年7月起实施,由家庭月人均1100元调整为1170元。你没看错,是北京。而在首都的人,有多少人已经赚到十倍不止收入的时候依然觉得挣扎在生存线上?

既然生存基本的成本不是很难满足,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赚多少钱我都没有安全感呢?我们之所以一直觉得不满足,就是因为我们其实是挣扎在第一/三层需求里面出不来!或者对需求的解读有误区,不明白如何区分需求和欲望/需求和恐惧。什么意思?往下看我的解读~

我们先来看第三层社会需要:亲情,友情,爱情。这一层的需求是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结。

而这一层的需求会直接影响我们追求第二层安全需求。有人说了,马斯洛的理论不是应该满足第二层才会追求第三层逐一满足需求吗?怎么还能因为缺乏第三层反过来追求第二层呢?

我来举例说明,为情所困的需要捆绑,由追求第三层需要陷入第二层需要的循环模式。

来自亲情: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一份好的工作,生活中吃了很多苦,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一切吃喝用度节省下来,专门用来供你上学,直到你顺利考上大学,拥有一份好工作。于是你加倍努力赚钱回报他们,赚多少钱你都觉得不够多,你陷入工作狂的循环中。

来自友情:

你有个闺蜜,你们关系很好,相约要做一辈子好闺蜜,为此你们希望考一样的学校去努力,之后毕业了找一样的工作。可是造化弄人,你没有闺蜜学习成绩好,就是考不上她那所大学,毕业也没有她的工作好,为此你不断努力,一生追赶~

来自爱情:

高中的时候,你暗恋一个女生/男生,而她/他品学兼优。为了配得上她/他,你发奋努力,希望比她/他好一点,收入高一点。为此从学校的不断追求成绩到事业上不断追求成就。

这里面举得栗子,都是因为我们要满足第三层的某些情感需要,而投射到第二层的需要中去实现。往往这样很容易让你潜意识里面形成一种在第二层追求当中往复的循环模式,永远感到不满足!因为过于专注而忽略了更加高级的四-五层需要,成为需求卡点。

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却因为在第二层追求当中的循环而实现了四-五层需要,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顺便实现了四五层的需要的方法,就是我今天要重点说的,原因我们下面继续阐明。

先来看第四层尊重需要: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信心和成就。内部价值肯定,外部成就认可。

从这一层开始,我们其实需求转向内源性,也就是高级需求。自我尊重来源于自己,被他人尊重来源于别人。来自于自己的尊重,主要是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而内源性的被别人的尊重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和我们能为别人做什么。

关于被被人尊重认可我在前文《你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一文中有详细阐述。社会地位,财富地位目前还是具有普适性的。而这些与第二层的工作息息相关。总结就是,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工作,同时可以获得社会和财富地位,而这些都是向内求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的被尊重需求是通过向外求的。什么意思?

举例:你有没有经常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家孩子谁谁在某局里当什么什么干部,我们家孩子上了某某大学,名牌大学,我们家孩子在国外出国留学”。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太熟悉不过了?这是中国式父母司空见惯的认为会被别人尊重的表现形式。

他们把自己尊重的需求驾驭在孩子身上去实现。

而他们需要做的,只是要满足孩子吃喝,供孩子上学,孩子出息了,自己就有了价值感,那就成了可以炫耀的,自己能被他人尊重和体现自我的工具。为此他们不断扭曲亲子关系!

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尊重和价值感需要,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父母以为只要以爱的名义去道德绑架孩子,以为灌上了“对你好”三个字,就可以掩饰实则满足自己的利己目标。

难道这是真的爱孩子吗?

一旦孩子就是没有天赋呢?他就是不能给你挣面子,你对他的爱还会如初吗?或者他真的学业有成,过的比你好,却不回报你,你还会依然对他视如己出吗?

记住,真正的四五层需求的满足,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满足。自我尊重,价值感也来自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是靠他人来获得。

第五层自我实现:包括价值观,创造力,责任感,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性,也就是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

这一层主要集中在个人成长的领域。自我实现可以与工作相关,也可以不相关。区别在于能不能满足第一和第三层需求,以及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满足了需求一和三,就不会被吃饭和情感这种事情牵绊我们去实现并不盈利的价值感事件。

同时我们的价值观假如并不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我们就可以做一件喜欢又擅长的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可以引领他人,为他人带来价值,即便达不到社会公认的财富社会地位,也可以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

所以,我的第一个直通五层需求的秘籍就是:专注第二层需求,前提条件是,按照第五层的价值感需求去追求第二层需求。

翻译过来就是:做满足自己价值感的正确的可以谋生的工作/事业!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因为工作收入而满足第一层衣食住行的生理需要,也会因为同频吸引,获得第三层的朋友/爱情。你会因为自己价值感的实现,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被自己尊重,在你做的事情为他人带来价值而受别人尊重,在你做到引领他人时满足成就感。做好这一件事,你就满足了五个需要~

秘籍二:打破匮乏困局,需求就可以顺利向上满足。

为什么有些人终其一生一直困在一个需求里面,一直得不到满足出不来,导致需求无法上升,人生一直处于一个基本需求的困惑里面挣扎?

之所以我们一直纠缠在关系里面,赚钱里面,就是过去的匮乏形成了我们的恐惧/创伤,被无意识牵着鼻子走,亦或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攀比中,欲望不断攀升。

从第一层到第五层的需要,我们人人都需要。那是为什么我们的精力都被某一层需要吸走了呢?这个是自己需要去研究的。

按照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级,如果你很清晰每一层级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获得,你可以看到牵绊自己的卡点,需求目标自然就会向上攀升,让生活满足感增加。

容易形成卡点的是在前三层,所以,这三层的缺失也是基础需求的缺失,是人生存所依赖的最基本的需求。而四五层高级需求或许有的人一生都没有追求到,也没有影响生存。

前三层任意匮乏都会导致我们专注力在里面纠缠出不来,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把他们的匮乏感给到我们,让我们觉得,只有钱重要,且钱永远不够用,总会有一种危机感,追着我们往前跑,导致我们就像一个个赚钱的机器,在彼此攀比中迷失了自己。

我们因此忘记了自己曾经真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忘记了我们本身很有创意和音乐天赋,我们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服装设计师,但是因为父母害怕我们吃不上饭,吃不好饭,没法让下一代吃上饭等等,逼着我们放弃了梦想。

父母本意没有错,只是他们的匮乏造成了恐惧,在第一、二层需求里面挣扎循环。但是人始终都在解决主要矛盾,现在的成年人靠自己努力,吃上饭已经不能成为主要矛盾。而那个匮乏才是主要矛盾,为了匮乏忘记初衷,你会吃的很不快乐,除了吃饭,你可能没有别的想法,生活单调乏味永远觉得很累看不到头,以至于一遍遍质疑活着的意义。

第二层需求是最容易成为卡点、阻碍和误区。拆掉自己身上这些误区,无论是匮乏,恐惧还是攀比,你就可以到达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要重点研究马斯洛需求,其实你可以留意,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言行都是围绕马斯洛需求进行的!都是为了获得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总结,用你的擅长(可以获得成就感)做你认为对的事情(满足价值感的工作)获得你的需要(马斯洛当中的匮乏层级)。在这个过程中,看似你只追求2,但是却可以收获1,2,3,4,5,不知道我用了三天的沉淀捋清了我要说的思路,是不是真的清晰有效,对你有所启发,愿你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