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高中课文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30

原⽂: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清风徐来,⽔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露横江,⽔光接天。纵⼀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兮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适。”

客喜⽽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六⽇,我和客⼈荡着船⼉,在⾚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同饮,朗颂《⽉出》诗,吟唱“窈窕”⼀章。⼀会⼉,⽉亮从东边⼭上升起,徘徊在⽃宿、⽜宿之间。⽩??的雾⽓笼罩江⾯,⽔光⼀⽚,与天相连。任凭⽔船⼉⾃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边的江⾯上。江在旷远啊,船⼉象凌空驾风⽽⾏,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飘飘然,⼜象脱离尘世,⽆牵⽆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做的棹啊兰⽊做桨,拍击着澄明的⽔波啊,在⽉光浮动的江⾯逆流⽽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中的美⼈啊,在天边遥远的地⽅。”客⼈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能使深渊⾥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呢?”客⼈回答说:“‘⽉光明亮星星稀少,⼀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向东望是武昌,这⼉⼭⽔环绕,草⽊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吟诗,本是⼀时的豪杰,如今在哪⾥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为朋友;驾着⼀只⼩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般短暂⽣命在天地之间,渺⼩得象⼤海⾥的⼀粒⼩⽶。哀叹我们⽣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穷⽆尽。愿与神仙相伴⽽遨游,同明⽉⼀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可奈何的⼼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说:“你也知道那⽔和⽉的道理吗?⽔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都没有穷尽,我们⼜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丝⼀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间的明⽉,⽿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彩,得到它没有⼈禁⽌,享⽤它没有竭尽,这是⼤⾃然的⽆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盘⼦杂乱⼀⽚。⼤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已经露出⽩⾊的曙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