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要参加学院辩论赛,,求辩论赛一辨的稿子,主题:知难行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0-28
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不同的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
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有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
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
3/12

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一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
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
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二辩: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友是在告诉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
4/12
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
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
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 (掌声)
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追答

请采纳,,,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