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年风采为题目,内容是记事的,要贴近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28
“风采”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和精神风貌。对于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都是动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风采,群体也有群体的风采,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展示少年风采的舞台。请以“少年风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该题目为当代初中学生展现自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作文题对“风采”一词给出的导向性解释和列举的相关事例,都巧妙地引导着初中学生从容结合自身特点来抒写真实的生活面貌,体现出命题人对学生内在真善美的重视,以及让每个学生都能下笔写作的人文关怀。值得注意的是,题目要求所写的时间是“少年时代”的,也就是十几岁,初中阶段的故事。
  “少年风采”即是回顾生命历程中的精彩,情感和成长励志两个主题都适用于这个作文题。将主题设置为成长励志,可写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种品质的激励下体现自身价值的经历。将主题设置为情感,则可写自己在他人情感的鼓舞下获得了哪一方面的成长的经历,最后必须落实到自我的成长及成长过程中生命焕发的光彩。
  “少年风采”是直接体现文章立意的作文,作文的提示部分打开了考生的思路。作文选材宽泛,如可以是个人和集体,也可以写家庭、社会和学校,考生能从中梳理出自己的人生体验。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应该“突出”风采的解释,对“风采”有独特的定位,这需要考生在理性思考上下一些功夫。立意的导向,是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思考人生,让考生做理性的回望,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初中的定位,也有利于将来初高中的衔接。
命题始终围绕着“励志”的主题展开,学生可以通过一件完整的事件记叙生命的成长,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若干片段记录心灵的顿悟;可以是经受挫折后的重整旗鼓,也可以是面对成功后的淡定自若;可以写集体,也可以写个人……无论命题多么五花八门,内容却始终如一地围绕着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生活、最真挚美好的情感经历展开。
难与热点联系 应写亲身经历
“少年风采”是个名词短语,在写作时值得考生斟酌。
从审题方面来说,“少年风采”可以写情感类的作文。比如在生活中,考生发现的生活的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还能写成长类、励志类。今年的作文题难与热点联系,还是建议写考生自身的经历与生活。
考题考查学生的生活感受以及感知身边事物的能力,并不是发散性的话题作文,考生比较好“下手”,并不难。

范文一
  “我们约定一个暗号,在下次见面的时候,不会忘记美好的你在初三这一年留下的最美丽的笑颜。”我的同学录上这样写。
  初三啊。我轻轻叹息。在我“赋闲”在家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我的同学们来。那些快乐的疼痛的辛酸的美丽的青春的热血的故事画面都鲜活不再,只留下泛黄的记忆胶片,上面遗留一串串欢笑。
  年少太张狂,不知浅尝辄止。免不了一个人偷偷摸摸文艺的落泪,伤感凄美的诗词信手拈来。初三的梦啊,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祭奠的时间飞快的飞过去,气流的声音像一声大大的叹息。喜欢的讨厌的情绪都不再那样敏感,笼罩上一种悲悯似的月光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老师和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明明在那一瞬间泪如雨下,感觉“再见”这两个字眼真是残酷的要命。要不然,老师为什么说不出口呢?
  不知道是从哪里看到过那样的一篇文章叫做《青春少年样样红》,名字听着动人极了,带着一种四川的辛辣味道,年轻而芬芳。艳艳的红色带着一种焚尽一切的决绝,残忍而热烈的盛开。我想,这是形容梦想、追寻、青春、疼痛、追忆最恰当的颜色了。多好的十五岁,少年的躯体向着天空飞快的拔节,嫩嫩的芒刺破苍穹固执的向上生长。
  真令人心动。
  “谁想当我的‘站友’啊?”“不要再瞎胡说啦!”“别看我这样了,我还永远十八岁!”……这些我曾经讨厌的老师说过的话,怎么就那么清晰的在我的头脑中生了根呢?还没有等我反抗,初三就结束了。心照不宣的微笑的人们,再也不见了。
  谁还能给我多一些时间,让我组织全班同学的话别,让我为他们唱出《送别》的旋律,让我来得及把毕业礼物一一相送,让我最后拥抱一次我的同桌,和她一起毒舌?谁能制造逆转时间的机器,让我更加珍惜这梦境,让我再努力一点点,让我跑下800米?
  谁能?谁能?
  谁能听见我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那句“谢谢你”?
  好像一个孩子,剥开糖纸想要好好品尝这美妙的滋味,却不小心整整咽下,口中只留下少得可怜的一丝沁甜而又转眼便消散。手中还有漂亮的糖纸在提醒着糖果的美妙味道,怎么想怎么失望,于是只能哇哇哭泣。看见别的孩子手中拥有的大捧糖果,满心的羡慕与失落只能深深埋葬在心底。
  这多像每一年的初三毕业生。曾经走过的学长学姐以及即将走来的学弟学妹们,或怀念或憧憬这十五岁的光阴。真的很美,美到你默默流泪。
  样样红的青春少年,期待你们样样红的风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