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蓝色狂想曲》的诞生

阅读短文《蓝色狂想曲》的诞生

第1个回答  2016-06-18
乔治·格什温(1898~1937)美国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3岁开始学习钢琴与和声,16岁开始制作电影音乐,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作家。1924年他为钢琴与乐队创作的管弦乐《蓝色狂想曲》,亦被称为爵士交响乐、爵士协奏曲,是爵士乐语言用于音乐会作品、用于交响乐的一个全新的尝试,获得极大的成功。他被看做是美国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他独特的音乐语言,鲜明的风格特征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这使其成为20世纪较有影响的美国作曲家。1937年夏天,乔治·格什温因患脑癌去世,年仅39岁。
《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的一首著名的现代管弦乐作品,原作以《为钢琴与爵士乐队而作》为标题,创作于1924年,采用了类似钢琴协奏曲的形式,结构上一气呵成,由4个比较突出的主题串联起来,构成了一首自由曲式的单乐章乐曲。这种自由分段、各段界限分明的结构,是爵士音乐常用的曲式特征。作品旋律极富感染力,动听,但主题、短句、动机等材料却没有展开,主要用了重复的手法,重复中使音乐带有即兴性质,是把爵士乐语言用于音乐会作品的第一个成功尝试,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乔治·格什温说:“爵士乐是一种美国的民间音乐,它不是唯一的但却是非常有影响的一种,它大概比其他任何一种风格的民间音乐都更深入到美国人民的气质和情感中,我相信它可以作为具有永久性价值的严肃交响性作品的基础。”
乐曲的开始是由黑管吹出的一段华彩段,接近黑管最低音域的缓慢颤音,在加速、渐强中,快速上行的一串十七连音音阶通过黑管的滑奏一蹴而就,布鲁斯蓝调三音(bmi)与蓝调五音(bsol),配合着随后下行的三连音和切分音节奏,以浓郁的爵士风格和色彩奏出了第一主题:
第二个主题包含着第一主题的节奏片段,通过法国号和萨克斯的变奏,以半音级进和环绕音型为特点,在乐曲中多次重复:
乐曲中第三个反复出现的是一个带有谐谑性的爵士风格主题,先后由低音乐器、钢琴、萨克斯演奏,随后又由加弱音器的小号、铜管乐器组、乐队全奏等形式重复。古老而令人难忘的爵士乐曲调,活泼而富有朝气,使人精神振奋:这段主题是由爵士乐中常见的音型演变而来:
当这一主题以加弱音器的小号为主奏乐器重复变奏时,爵士乐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个主题通过钢琴和乐队的相互竞奏,交织发展,相互陪衬、融合,在钢琴华彩段落的衬托下,推出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作品的后部分,由弦乐器演奏出温柔、伤感的歌曲化旋律的第四个主题。这个主题和前3个充满爵士音调的音乐截然不同,旋律舒展优美,而两只圆号演奏的下行半音阶,又保持了音乐风格的统一: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钢琴用主题动机不断发展、变化,温柔的旋律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加大,情绪逐步高涨。乐曲进入尾声时,音乐反复回顾了前面先后呈示的各个主题,钢琴的独奏与乐队的协奏将音乐不断推向高潮,在辉煌中结束全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