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10
朋友分享了一段话:
我把书架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哪个作者有资格跟哪个作者待在一起,都是我特别安排的。比如,黑格尔就不能跟叔本华待在一起,我怕叔本华会把黑格尔骂残。弗洛姆也不能跟弗洛伊德待在一起,他们彼此都肯定看不上眼。气场不同的书待在一起,会让书很难受。我把自己的书摆在了张爱玲和林徽因中间,因为我们三个应该可以过得好好的。
一个在书架前一本正经又可爱调皮的作者浮现在眼前,顺手就把出处的这本书《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放进了书架。
隔了好久,过年开始在一些睡前、饭时的间隙断断续续翻了。直白爽快的大白话一本,时代特色的网红文集,谈不上文采,有些段子也不太新鲜了(倒不知流传的出处是不是就是作者本人,毕竟作者就是网络大V),但因为翻到几篇高度共鸣的文章,比如《阅读的快乐》《不能有感觉了才开始行动》《聊天中的符号》,且作者还是会时不时来个段子来几句让人很想甩到朋友圈的至理名言,倒也被撩得一路看完了。
书还挺文艺地以二十四节气来做分类,但并无关系,聊的就是家长里短婚姻恋爱生活杂事。胜在作者是个挺好玩的人,冷不丁一个奇思妙想,挠得你咯咯笑;并且够真实,很多话生活中不方便说的,真可以把文章链接甩出去;而且,还是蛮阳光正能量的,对生活总总态度引发了我很多共鸣。生活中要是有作者这样的朋友,应该很有趣。
写到这里,好像我对这本书是十分喜欢了。但冷静地以豆瓣的5星体系,我还是只给3分。大部分内容还是太水了,不足够流芳百世,从作者最精妙的几段表达来看,这本书还是太潦草了。
翻完整本,最喜欢还是书架那一段,还喜欢一篇 “灵感捕手”的妙思:
捕捉自己的灵感,比如,走在街上突然有一丝情感袭上心头,我就停下来,努力集中精力在这丝微弱的情感上,然后用文字把它描述出来。这丝情感稍纵即逝,经常是来不及用文字来描述就无影无踪。每一次玩这个游戏就像是跟心灵的一次对话,用文字表达后觉得无比舒畅,身体里的声音仿佛在说:你真的很了解我。这种灵感就像是冰封在自己内心的小精灵,只有在你不设防时,它们才会出现。这竟然是捕捉小精灵的游戏,想象实在是太酷了。
还跟作者偷学了“给自己藏点小幸福”,配方是这样的:
把喜欢的想做的事存着,比如买很多喜欢的书,但放书架上不读;一件喜欢的衣服放衣柜里一直不穿;一部经典电影放抽屉里迟迟未看;想去的某个地方一直没去,等到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就从存着的这些小幸福里拿一个出来,让生活瞬间变得快乐。
顺便也分享了一段内容给日更群的伙伴们:
李敖说过一句话,意思大致是:身为小姐,不能有感觉了再接客。听起来蛮粗鄙的,不过很多道理都相通,比如:身为作家,不能有灵感了再写作。身为演员,不能有了状态才进入角色。身为员工,不能有心情了才开始工作。
很多人以为,文章都是在作家有灵感的时候写出来的。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认识的大多数作家,都是每天写作,每天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积累到某个点,突然灵光一闪,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应运而生。甚至没有灵感的时候,他们每天也要有一段时间把手放在键盘上,乱打一通,打了删,删了打,最后打出一篇文章。
你不逼自己一下,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句话是对的。
这就好像终于知道好学生有在家里暗暗下功夫,武林高手不是天生而是苦练出来的,所谓天才是环境和方法正确的努力的结果…….对离梦想似乎遥远的普通人来说,这是最好的鼓励:路是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过好一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害怕地去尝试,所有灵感和机会都会在路上等着你。
而作者说: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始终找到最有趣的角度,把残酷的生活,变成一个大大的玩笑,自己逗自己乐,自己笑了,便什么都放下了。
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见好写作室的明明。她一直说自己是小学生水平,可是我还蛮喜欢看她的日更,且常常读着读着笑了起来,跟着她的思绪被逗乐了。看大家日更这段时间我深切觉得,文字只是载体,文学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我们不一定去追求那么文雅精致,只要学会去表达自己,去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还有你的态度和情思。你在生活里用了心,你在记述里就很容易打动他人。就像明明姑娘,她性格的可爱处事的爽朗,或许自己已浑然不觉,却都在表达里自然流露出来,在我看来,并不比写出《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的琢磨先生逊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