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督徒的英雄之旅——读《人性的枷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人性的枷锁》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中文译本长达五十余万字,时间跨度二十多年,情节一波三折,不过整个故事按照主人公成长经历为轨迹一贯到底,文字通俗,读起来颇为轻松。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菲利普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医生的故事,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许多情节与毛姆本人的生活高度一致,例如,两人都出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九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被伯父收养,进入公学读书,有生理缺陷(菲利普是跛足,毛姆自己则有口吃),十八岁到德国海德堡求学,回国后到会计师事务所做学徒,进入医学院学习,成为医生。不同的菲利普大概率会以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而毛姆本人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弃医从文, 写出了菲利普的故事。

 菲利普的故事是一个基督徒的英雄之旅。

从情节来看,故事好象是反对宗教的,毛姆不断以讽刺的笔法描写以凯利伯父为代表的神职人员固步自封、脱离实际的作派,菲利普本人也从上帝的虔诚信徒转向怀疑,后来离开教会学校转向科学。但毛姆也借菲利普的朋友、诗人克朗肖之口说评价菲利普:你抛弃了宗教信条,却保留了基于这些信条的道德准则,所以你骨子里还是个基督徒。这些道德准则支持着菲利普不断怀疑人生,探究人生的意义,挣脱人性的枷锁,在精神上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

菲利普没有象耶稣一样创造神迹,但他沿着耶稣走过的路径踽踽独行。

菲利普由于阅读关于圣地的书籍激发了学习的乐趣,伯父以为是神迹,也乐得让他随便阅读,只是连伯父自己也不知道,菲利普在他书房里读的不只是宣扬教会的书籍。菲利普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是教会公学,打从他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受到教会的召唤。如果不是因为幼年父母双亡,他很可能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医生,

他在医学院求学时,遇见了生命中的魔障米尔德丽德。他与米尔德丽德分分合合,米尔德丽德嫁给了别人,第一次离开了他,他痛苦到麻木。两人重逢后,菲利普对已经有孕在身的米尔德丽德倾囊相助,米尔德丽德却与他的好友上演了一出私奔戏码。这两次,对情欲的渴求一直折磨着菲利普,他无法从对米尔德丽德的迷恋中解脱。第三次遇见米尔德丽德时,她沦落风尘,而菲利普并没有嫌弃她,为她提供食宿,这一次他没有再沉迷情欲,反而对她的主动亲密有了反感,当然他也不是嫌恶他的身份,只是在精神上对肉欲有所排斥。一直在心理上居高临下的米尔德丽德无法承受他在精神上的超越,再一次从他的生活中消失,这一次她无法带给他精神上的摧残,只能以毁坏他的财富泄愤。菲利普第一次在战胜了自己的魔障。《圣经》中说,耶稣在禁食修炼时,撒旦曾三次诱惑他,耶稣每次都拒绝了诱惑。在小说中,撒旦化身为色欲也三次诱惑菲利普,他还没有达到耶稣的境界,只有在第三次时才抵受住了原罪的诱惑,达到了基督徒的精神境界。

 当菲利普第四次遇见米尔德丽德时,是病入病入膏肓的米尔德丽德主动来向他寻求帮助。虽然菲利普在经济上落拓不堪,收入仅能糊口,但他在精神上已远远超越了对方。菲利普试图将她拖出苦海,就象基督拯救抹大拉的玛丽亚。但他只是一个肉身凡胎的基督徒,不能象耶稣一样创造神迹。米尔德丽德再一次离开他,他无奈地转身离去时,心中大约是痛恨自己不能有耶稣的神通,殊不知,此时的他在精神上已与耶稣比肩。

菲利普已不再信仰基督教,但是基督教的宗旨在他心中不能生长,他终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