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选购12书思虑记略:其中10书为别集选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近期选购12书思虑记略:其中10书为别集选集

@铁山青士(笑独行)[述记]

4月28日与29日、5月8日与10日四次前往福州鳌峰坊书店,一次前往福州安泰中心书店,合计购书14种12册。其中7种5册为别集,5种5册为选集,从个人的读赏习惯和购藏喜好出发,除了一本篇幅很小的《楚辞》带有译文外,买的都是注释本(甚至是接近白文本的简注本)。兹略记如下:

1.《晏殊词集·晏几道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初版,国学典藏)

晏殊词集此前没买过,主要是因为觉得晏殊与欧阳修在宋词中都只是过渡名家,不值得专门买别集,而且二人词作均与冯延巳词有所关联,风格也相近,而个人则是对冯延巳相当反感的;晏几道词集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的《小山词》(王根林校点,64开本词林集珍)。

2.《黄庭坚词集·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6月初版,国学典藏)

黄庭坚词集此前没买过,主要是因为对黄庭坚认识不够;秦观词集拥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的《淮海词笺注》(杨世明笺)。

3.《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初版,国学典藏)

辛弃疾词集拥有岳麓书社2005年1月初版的《稼轩词注》(俞樟华注,印次未详)。

4.《姜白石词笺注》(陈书良笺注,中华书局2013年1月初版,2018年8月二印,中华国学文库)

姜夔词集此前没买过,除了因为对南宋词缺乏认识外,也与个人很不喜欢“夔”字有关。

5.《李贺诗集》(张立敏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2017年3月四印)

李贺诗集拥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初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清]王琦等注,即《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又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的《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1984年6月三印)。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这个“注评”版本是横排本,而上述两个版本则都是竖排本。

6.《元曲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二版,2013年12月五印,任中敏、卢前选编,潘天宁注析新编)

任中敏、卢前选编的《元曲三百首》早前至少买过两个版本,应该还保存着一本,只是记不清版本了。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个人对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实在是太不熟悉了,此前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正经读赏过。

7.《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撰,中华书局2018年1月初版)

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早在大学时代的1982年5月就曾让同窗密友帮我以三倍价格从北大图书馆“赔”过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后下落不明;

又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1983年2月三印本,并一直使用到现在(后来又至少买过一本这个版本的某个版次本送人);

还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已经买了三十六年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1983年2月三印本实在是太陈旧了,同时还有所污损,使用起来很是影响心情。而且,该书所附词韵乃是《词林正韵》全编,感觉也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所附张珍怀辑《词韵简编》(根据《词林正韵》删编)更适应填词需要。

8.《唐宋名家词选(全本)》(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2018年6月初版)

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曾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一版、1982年5月三印本(后来又买过这个版本的1998年6月十印本和另一个版次本送人),不过保存着的到底是这个版本的哪个版次也记不清了;

还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这个版本是“全本”,恢复了[1956年]修订本删去的[1934年]初印本中的177首词作,也就是说,这个“全本”比通行的[1956年]修订本多了177首词作。其间,与初印本相对照,修订本最极端的改变乃是删略了吴文英29首词作。

如今这个初印本与修订本合璧的“全本”入选词作最多的词家是辛弃疾(49首),其次为苏轼(45首),吴文英(39首)、贺铸(38首)、周邦彦(37首)、晏几道(35首)分列第三至第六,欧阳修(31首)排名第七,柳永(29首)、姜夔(29首)并列第八。随后是冯延巳(24)、张炎(23首)、温庭筠(22)、韦庄(22)、李清照(21首)、李煜(19首)、晏殊(19)、秦观(19)、元好问(19),位列第十至十八名。

9.《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全本)》(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2018年1月初版)

龙榆生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新一版;

又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也是因为这个版本是“全本”,不过,这个“全本”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与《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同日而语的,主要就是恢复了[1962年]修订本删除的[1956年]初印本中的陈曾寿全部20首词作。

10.《宋词三百首》([上彊村民编,]陆明校注,岳麓书社2016年11月初版)

朱孝臧(上彊村民)[1924年]重编本《宋词三百首》曾拥有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一版的《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宋词三百首笺注》又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一版、1994年11月三印本。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为了读赏个人此前很少关注的南宋词。实际上,《宋词三百首笺注》早前个人也很不熟悉,这次翻检该书目录才意识到,吴文英词作入选25首,这个比例实在是相当惊人的,因为朱孝臧的重编本《宋词三百首》总共也就收录了283首词作。岳麓书社这个“校注”版本的精装本封面封底颜色和设计感觉有点土(内页设计也不讲究,只能说还看得过去),在书店里比较了这个“校注”版本的平装“插图珍藏本”,后者封面封底颜色和设计要好很多,而配了插图每册多5元也不贵,可惜的是插图尺寸不一且偏小,而且有些插图品相不佳,看着有低劣感,所以还是觉得精装本相对好一点。

11.《楚辞》([战国]屈原、宋玉著,韩星编译,三秦出版社2018年6月初版,国学经典10元本)

《楚辞》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新一版的《楚辞集注》([宋]朱熹撰,李庆甲校点);

买过中华书局1983年3月初版的《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

拥有凤凰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的《楚辞补注》([宋]洪兴祖 补注,卞岐整理);

拥有北京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的《楚辞选注》(金开诚选注,1982年12月二印)。

这次买带有译文的该小书主要是因为这个“编译”版本不是《楚辞》全本,只选了屈原名下的所有作品和宋玉名下的一篇《九辩》,同时解题和注释都相当简略,所以整体篇幅很小,又配有尺寸相对统一的线描插图,感觉大大改善了阅读的小“环境”。《楚辞》的注释向来存在繁琐累赘和穿凿附会的问题,故个人读赏《楚辞》始终害怕依据《楚辞补注》与《楚辞集注》。

12.《国学常识》(曹伯韩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7月初版二印)

曹伯韩所著《国学常识》近四年前曾买过一本送知己女友,感觉其间对于“国学”范畴的界定比较符合个人认识,而其中关于古物、佛学、理学、科学及艺术的常识又是个人相对欠缺的,于是便再为自己买一本。

以上12册书有6册是精装本,这其实是个人不太喜欢的,因为精装首先是让一本书变得沉重了,且不说多数情况下也让书变得昂贵,而如果装订又不够精工和紧致,那就更烦人了。说到昂贵,应该说价格也是个人买书时比较介意的一个问题,尽管个人在买书方面已经算是相当大方的了。如今出版社出书每每都有做大、做厚、做重、做豪、做花等倾向,这对于首先看重内容质量的书友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做贵。当然,封面封底的颜色、质地和设计讲究还是很重要的,总之是不能给人以粗俗和低劣的感觉。

以上12册书价格最高的是48元的《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其次是39元的《姜白石词笺注》,说实话,这两本书个人就已经感觉有点贵了,只是勉强还能接受。本来看到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的《东坡乐府笺》,个人也是很想买一本的(此前买过岳麓书社2005年1月初版、吕观仁注的《东坡词注》),但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二版的竖排精装本一本78元(2017年5月初版横排平装本一本55元,可惜现在书店里买不到,得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6月初版的横排平装本一本68元,便气短作罢了。

(2019年5月11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