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学做人做事人生智慧(第3章)1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董卓做这样的坏事,是祸害百姓失民心的行为,难道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吗?从他的这种行为及后来废帝的行为看,他是不知道的,他是真正的把老百姓当草芥当蚂蚁看的小人恶人,一朝得势就胡作非为。这种人既使暂时得到了最高权力迟早也会失去的。果然他得势执政只有3年就被杀死了。这也是百姓痛恨他,在他死后将他点油灯的原因,不得好死的原因。

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卓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董卓能够招诱何进何苗手下兵将,说明了他是有一些谋略的。

董卓滥用权力强行废帝也是他失民心官心的严重行为。后来的曹操不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害怕这种后果。董卓如果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可能不会3年就败亡了。

李儒是董卓不合格的军师谋士,为董出了一个坏建议主意。李儒也没有合格政治家的头脑。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

丁原公开反对董卓,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如果他像其他官员一样不公开反对,就不会有后来的被杀。当然他的被杀也因为他信任重用小人吕布,吕布如果像关张一样忠诚忠心耿耿可靠,则他就会安全无虑,所以善于识人用人多么重要,关系身象性命。

卢植公开反对无效也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

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卓曰:“汝将何以说之?”肃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卓问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李肃赍了礼物,投吕布寨来。

董卓欣赏吕布非凡的武艺,认为得吕布得天下,这是错误认识,他得了吕布只是暂时坐稳了最高权力宝座,3年后就死于吕布之手,吕布是标准的才高德差的典型代表,吕布的才就是超凡的武艺,是三国第一猛将,他的弱点也很突出,是无德差德、见利忘义的小人人渣,同时又有勇无谋。董卓用重礼收买他,他就背叛丁原,并杀了义父丁原,他如果有关羽忠诚的品德,则武圣人非他莫属,他就不会背叛丁原杀丁原,也不会被董卓收买,后来也不会被曹操所杀。

事实证明吕布这种才高德低之人不能信任,不能重用,不能作为合伙合作伙伴共赢。他这种人反复无常,很容变心背叛,不守信用,没有信誉。

布纳卓坐而拜之曰:“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吕布杀了过去义父,又拜新义父,并被封侯。董卓与吕布相当于恶恶联合,黑黑联合,双方都得到短期利益。董卓不会识人用人,用非所人,最后被吕布杀死。

董卓只是个将才,但他偏要做帅,做王称帝,德才慧严重不配位,导致他很快跨台被杀。

董卓得到吕布,相当于获得了一头恶虎,获得短期利益,暂时稳固了自己的权势,但长期看,吕布的见利忘义小人人品,却是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旦引爆,董卓将万劫不复,3年后应验了。即董卓引入重用人才吕布,短期看是利大于弊,中长期看则是弊远大于利。

吕布有杰出才干,是东汉末年第一猛将,本就有见利忘义的名声,杀义父丁原,投靠董卓又拜其为义父的行为让他的做人的名声信用信誉彻底破产,后来无人敢收留他用他,既使杀了董卓,为国家除了一大害立了一大功,也不能挽回。直到被曹操打败杀死。所以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对吕布是短期得利巨大,长期看则弊远大于利。

吕布如果不杀丁原,只是投靠董卓,后果就不会那么严重。

李肃劝说鼓动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对董卓短期立了一功,长期看则有罪,董卓如果不死,将来有可能怪罪他,治他的罪。吕布后来对杀丁原投董卓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是后悔的,所以杀了董卓后,吕布很快找理由杀了李肃。所以对李肃短期立功,长期却是有害的,留下了杀身之祸的隐患。

董卓引入吕布并重用吕布,是引狼入室,可以说没有仔细权衡长期利弊后果。

李儒劝卓早定废立之计。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

李儒劝董卓废帝很愚蠢,弊大于利,董卓完全可以不废帝,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董卓遇到反对力量可能会少很多,可能也不会后来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了,他的政治生命可能会长得多,历史可能改写。

董卓对废帝换帝的严重后果利弊可以说考虑不周,没有想到后续的连锁反应:十八路诸侯反对及讨伐,被迫迁都,多次针对董卓的刺杀等等。

所以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对重要重大问题选择决策千万要仔细权衡长短期利弊后果,选择大于努力,不能乱说乱动,不能盲目选择决定,否则说话也可能惹火烧身惹祸上身,甚至杀身之祸,这种例子很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