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的来历2、清明节的习俗3、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1
1. 清明节的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途中又累又饿,无力站起。随臣介子推割肉煮汤让公子喝了,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腿割下的,感动落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随臣,独忘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文公焚山求介子推,介子推已死。文公羞愧,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清明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放风筝,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扫墓祭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是对先人的“思时之敬”,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
3.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