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上清华大学,你做过哪些努力?

成绩一直都不错的你,为了上清华怎么努力的呢?

第1个回答  2019-05-21
作为中国最知名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自1911年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的大家来,其中包括科研带头人,还有政治学家、哲学家和知名学者。简单的列举几个知名的非科研人士有:
1、历史学家吴晗,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2、现代考古学的奠基者夏鼐,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 1945年,在甘肃进行考古工作,调查发掘了宁定阳洼湾等遗址,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为建立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
3、国学大师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西洋文学系。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留学。1946年回国。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
4、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5、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张岱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1929年,钱钟书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名震校园。著名的小说《围城》即是他所著。
7、还有一位,国家主席胡主席也曾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过,胡主席的事迹就不用介绍了吧。
强推矮大紧高晓松老师!

由于《晓说》和《奇葩说》入坑,高晓松老师看事情很透彻,说话犀利,知识渊博,但是也有所谓的诗与远方的情怀,40岁过后的高晓松,一次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这样说道: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想把他看透。每个事情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都特别想去明白。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可是年轻的时候就太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没有了慌张的高晓松,时常提醒着后辈的年轻人,理想,真是一种好东西。
第2个回答  2019-05-29
保研现在成为上研的主要途径,如果想攻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我觉得一定要把握好本科阶段,不能松懈。在本科期间,要保持不挂科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学分绩点,本科打好基础,才能在研究生期间更好的开展科研工作。此外,可以多开展一些社工活动,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专业相关性的比赛,将书本结合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3个回答  2019-05-21
自己是在村子里面的学校上的小学,初中转到乡里,高中到的县城。当时考的高中是全县排名第二的高中,班级也是当时的实验班。学校虽然排名第二,但是和排名第一的学校比起来,他们的平均分比我们的高100分左右,当时我们每一个人压力都特别多大,每次听到排名第一的学校同学的考试成绩,都先是备受打击,再是斗志满满。所以当时就什么都不去想,就想着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或者是说想考上一个好大学。

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大学梦,感觉只要考上好大学,受多大苦自己都值得。但当时清华北大是不敢想的,因为明知道自己的水平根本就不可能,但还是一直在朝着985或者是211使劲。

每天早上,基本上是5点左右就醒了,然后洗漱,5点半左右就能到班级看书。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但是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困意,那个时候是真的困啊,但也非常有毅力,困就出去跑一圈接着回来学。通常都是学了一个小时左右了同学们才陆续的来到班级上早自习。

每天中午,都是跑着去吃午饭。冬天没有午休,就吃完饭回班级接着看书。夏天吃饭前夹着一本书去食堂,吃完饭就回宿舍。记得当时中午最爱看的就是生物,高中的生物也就是每天这么积累下来的,直到最后的知识点都清楚的知道课本中具体的哪一页。

每天晚上,因为是在学校住宿,上完三个晚自习之后,夹着一本练习题继续回宿舍做。当时学校到时间就熄灯强制让睡觉,发现哪个宿舍还开灯宿舍老师就一顿教育。但当时真的就是为了能提高成绩,就买个那种上三节电池的小手电,蒙着被子,嘴里叼着手电在被窝里面学习,缺氧了就出来透口气。当时有段时间晚上学习学的神经衰弱,就每天喝脑心舒、生脉饮顶着,后来引发起恶心呕吐,实在顶不住了就下午自习的时候请假去药店输液,输完液接着回去学习。

等到节假期的时候,特别高三下学期,半个月放一天假,一周放半天。记得当时每周日上午都是做一上午卷子,然后下午去县城街里花上几块钱买点好吃的。当时县城街里离学校特别远,就几个人一起走着去走着回来。当时感觉特别满足,但满足之后就紧接着回来马上投入到学习,一刻都不敢放松。

还好,上天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一本线是470多分,自己考了528,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不过那个时候的经历,现在想一想都记忆犹新,很值得回忆,毕竟自己奋斗过
第4个回答  2019-05-22
每天给自己定目标,上课认真听讲是必须的,买一堆练习题。晚上12点睡,早晨四点起床,上厕所都在背单词。出去吃饭,都是等大部分同学吃完饭再去,免得排队,耽误时间。去睡前的最后一秒再背题,睁开眼睛的第一秒仍然是在背题。
第5个回答  2019-05-21
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只有聪明人背后无限的努力。虽然最后,成绩出来时,一切就犹如我们常听见的"刷刷题,考试不难的!!"诸如此类的话语,但这背后无非都藏着努力奋斗的千言万语。我们都知道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几乎接近满分,因此,在学科也不能够允许有偏科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质量。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让你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不用费很多力气,因此,多向老师讨教一些方法,才是最正确的。其实我不是想要否定努力的意义,像我们这种出身农村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可是那些从小就存在的阶层差距,不是简单的努力就能弥补的。
是天赋和家庭背景的不足,绝对不能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因为前面两者都是你无法改变的,只有努力能被你掌控,如果连努力都不努力,那么一切都是空想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