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的学者解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这个时代最悲哀的事情,就是——
你努力,但你不在风口上,
你聪明,但你不在潮流中。
知道趋势,意味着已经胜利在望。
所以,当我听说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由东西文库翻译,即将出版,我立即举手——
强烈要求在罗辑思维首发。
经过艰难的争取,终于可以跟大家说:
这本书,我们拿下了。
如果对未来科技与商业共舞的时代充满好奇和疑问,你将是这本书全球范围内第一批读者。比美国人还早半年。
为什么我们这么看重凯文·凯利?
因为他对这一代中国互联网人的启发实在太大。
是他第一次在《失控》中提示我们——
要用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是他第一次在《科技想要什么》提示我们——
科技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
而在新书《必然》里——
凯文·凯利全面介绍了这个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
换言之,他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  
如果互联网科技是一个新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这个新物种的身体里展开我们的生命历程。
这个比喻很好理解。但是难题来了——
我们和那个“生物”相隔甚远。
不是空间距离,而是相差了一个维度。
就像蚂蚁不理解蚁巢,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不理解我们的大脑一样,我们很难理解那个“生物”。
在《必然》这本书里,凯文·凯利就是要帮我们做到这件事。
他给我们指出了这个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形成: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流动:想要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屏读: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籍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使用:对事物的使用比占有变得更为重要。
共享: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
过滤:内容扩张得越多,就更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和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互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它就会被当作“坏掉”了。
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
提问:答案变得廉价,而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这不是一本科技著作,也不单纯是一本思想著作,而是一个人倾尽心力为未来30年人类命运做的一次掐算。
读过《失控》的人都知道,凯文·凯利说对了此前的30年。
你愿意相信他所猜想的后30年吗?
你的创业创新在不在未来的风口上?
你的职业规划在不在未来的潮流中?
你的行动会不会得到那个“新物种”的认可?
最好的说法和答案,就在书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