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虎的媒体专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十七届六中全会后,《青年领袖》杂志专访苏虎
《苏虎:潮头踏浪做文化强国的时代使者》
总有一首歌在心海飘扬,
万众一心高唱成一种理想,
挥洒在热腾腾的土地,
给我们的今天插上一双翅膀。
总有一种爱 奔跑在海上,
激情跨越燃烧成一轮太阳,
照耀在金灿灿的海面,
为幸福的明天写下壮丽华章。
潮头踏浪,用最美的姿态向远方,
不怕前路再大的风 再大的浪,
有梦的人就有力量。
潮头踏浪,用最美的情怀去歌唱,
唱响你我梦想的帆 希望的桨,
有梦的人就有辉煌。
这是南沙大开发十周年庆典晚会主题歌《潮头踏浪》,作词人苏虎。下午三点,我们在战士文工团宿舍楼采访了苏虎。一身休闲装扮的苏虎平易近人、笑容可掬,言谈间轻易就化解掉我们初次见面的陌生与拘谨。采访很快就进入了状态,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苏虎从自己的成长开始讲起,跟我们分享了在战士文工团十一年来的点滴以及他潮头踏浪,做文化强国时代使者的辉煌梦想。
故乡的山水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山外面是什么?“不就是另外一座山咯”,张国荣在电影里如此说道,苏虎在采访中也是这样回答。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答案只是一笑而过,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辛酸与执著。
跟电影里面不一样的是,苏虎的家不在黄河落日的大漠孤烟之中,而是在湖北恩施深远偏僻的山腰上。作为一个有歌舞之乡美誉的苗寨孩子,苏虎从小在歌舞的熏陶中成长。苗族人生性热情开朗,善歌善舞,平时在田里面插个秧,山路上打声招呼都要唱上两句。每逢有婚嫁喜事,男女双方家人必定全体上阵,即兴飙歌,热闹非常。
在灯红酒绿的大都会,让你脸上有光的也许是高档的汽车,奢华的豪宅还有花花绿绿的钞票,但在淳朴的苗族小山村,唱歌就能赢就是莫大的光荣。苏虎从小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以及成长氛围,还有故乡好山好水的滋养,给了他在艺术道路上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动力。
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成长,既为苏虎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却也阻碍了他对于外来信息的接收。当苏家少年初长成,他开始不断地眺望山外的青山,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否很精彩。机会终于给了有准备的人,苏虎得到一个翻阅一座座大山,接触外面精彩世界的机会——参军。“一座山一座山地翻过去,我终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苏虎说。
去军队报到,苏虎要先到自治州首府恩施再到武汉,作为两百个士兵里面的特招兵,苏虎是唯一一个到大城市武汉报到的新兵。刚到恩施,比家乡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城区让苏虎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的大城市,让他惊叹不已。但是一小时之后到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武汉时,苏虎才知道自己之前的眼光是多么短小。巨大的文化差异让苏虎好像走进流行的穿越剧一样,完全无所适从。在这个与故乡没有半点相似的地方,连问个路,都要面对语言不通的困难。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没有办法改变环境,那就适应它。”从老家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迥异,不仅没有让来自深山的苏虎丢掉了创作,反而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激发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苏虎没有办法取得今天的成绩,更加没有办法铸造出属于他的亚运辉煌。
广州亚运会一定要展示广州的包容性
众所周知,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成功得益于对岭南文化的精准把握,而作为系列活动主要策划人之一的苏虎对此功不可没。正是在多年的中国乡村与城市、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让感受力本来就特别强的苏虎能够准确地把握到岭南文化的特色,迎来一次灵感的井喷式爆发。
从2006年受邀进入广州亚运会系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开始,在亚运会的整个筹备和策划中,苏虎作为文学负责人,参与策划了亚运19项重大活动,包括形象宣传片、吉祥物揭晓、火炬传递、体育展示、亚运中国行、入围歌曲颁奖、倒计时100天、亚运会以及亚残运会的开闭幕式,等等。策划过程中,苏虎始终将如何展现广东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蕴涵作为创作的出发点。
特别是为让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开幕式更丰满,更能体现岭南文化特色,在其仪式前表演中,苏虎有意识地将广府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融入进去,将极具岭南文化的茶以及舞狮等元素巧妙植入,通过亚运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最美的广州、最具特色的岭南呈现在世界面前,恰如其分地与开幕式丝绸之路的大色块表演形成互补,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得到了广泛好评。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苏虎在亚运会期间的歌词创作。在亚运会以及残运会开幕式前表演,苏虎分别创作了《you are my hero》《一样精彩》两首主题歌。前者运用英文的元素将广州的开放姿态充分展现出来,将广州人民热情邀请世界友人来广州共同建设,实现梦想的信息传达出去。后者通过强调残疾人与我们普通人的“一样”来展示广州对于不同的人、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理解与尊重。两首歌都同时具备一种宽阔平和的包容心态,符合了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征。
对于广州的包容性,苏虎深有体会。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广州,这里还处在一个腾飞前的凌乱阶段,苏虎一下火车马上迷失了方向,情急之下找到一个车站边上的商店老板问路。老板十分热情地用粤语为苏虎指路,得知苏虎听不懂粤语之后又用那不算标准的普通话给他再说一遍。这样一件小事给当时初到异乡的苏虎带来很大触动。他说,“我走过的许多城市,但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湖北还是湖南,每一个城市的包容性都比不上广州,这是广州最好的名片,亚运会上必须将它亮出来!”
对比苏虎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恰恰是过去那些走南闯北的日子里经历过被边缘的彷徨与不安,苏虎才能那么敏感地抓住广州文化包容性的可贵之处,并且知道如何将这个闪光点展示在观众面前。常有人说,苦难是财富,从苏虎的例子看来,这话未尝没有道理。
战士文工团是梦想的加油站。
苏虎一再跟我们强调自己之所以能够参与亚运会的系列活动,并不是他个人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因为他背后有战士文工团这个享誉全国的平台使然。从1999年12月31日第一天报到起,苏虎已经在战士文工团创作室工作了整整十一个年头。说起战士文工团工作,这里面还另有一番蜿蜒曲折。
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之后,苏虎放弃了在机关工作以及留在北京某大学的机会,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文学梦,想搞文学就必须深入生活,就必须先到基层锻炼。后来辗转到了广州某基层部队,结果他却发现自己的职责只是在后勤部队仓库里担任宣传干事,平时事情并不多,连军事训练都基本不用。苏虎觉得这种舒适的生活不太适合自己,可是他申请调动的念头还没付诸行动,就接到上级作为人才培养对象,调到干部部门分管调配工作的通知。
干部部门是个特别谨慎、缜密的部门,这让思想奔异、行为自由,一心想从事文学创作的苏虎十分不安,勉力坚持八个月之后他决定离开这个人人向往的神圣部门。而正在此时,命运之神却同时给苏虎送来了两张商调函,一张是北京的部队,一张是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两个单位都是特别好的单位,当时更多的朋友劝他去北京,那里毕竟是首都,是全国文化的中心,然而,文学的梦想再一次引导苏虎选择了艺术的舞台,将可能实现自己文学梦想的战士文工团作为了他的栖息地。
但是命运多乖,由于在苏虎有一定的干部工作经验,到文工团之后,上级安排他在创作的同时兼顾干部管理工作。为了做好两摊工作,他必须每天早上六点上班,直到晚上十二点下班。那时候苏虎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甚至很多时候为了少给汽车班添麻烦,出外勤、公务也骑自行车去,日子过得紧张而艰辛。
有一年夏季,苏虎骑车去机关办事,中途天降大雨,一身军装的他被堵在数十辆公交中间,不仅寸步难行更被淋成了落汤鸡,引得路人不断侧目。好不容易突围到达机关,又被哨兵误认为不良人员要求严查,那种狼狈至今令他难忘。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五年时间。
那时候很多人笑苏虎傻,单位有车都不用。但是苏虎却认为这是应该的,大家同在一个单位就应该为自己的战友着想,这是从连队一直传承下来的“毛病”。在连队当战士的时候,苏虎曾有两次学开车的机会,在那个年代可以学开车是很高的荣誉,但是苏虎主动将名额让给了战友,有一次考学的机会他也都让给了战友。有时候人生的际遇确实很有趣,当你出于善意将一个苹果让给别人的时候,上帝也许会因此而送你一棵苹果树。恰恰是因为之前把机会都给了战友们了,苏虎后来才有机会上解放军艺术学院,也才有了到战士文工团工作的契机。
现在,苏虎虽然已经告别了每天骑车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但是依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平时为部队写歌词策划活动之外,还频繁地被国家和省市重大活动组委会邀请担任策划人。“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我希望能够把我的一个一个梦想都呈现在舞台上,都能用文学的方式捧给观众和读者”苏虎如是说。
苏虎十分珍惜每一次创作机会,特别是他的单位战士文工团这个平台,对他而言,战士文工团就像是另一个苗寨故土一样,给自己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和飞翔的营养,自己深深扎根于此,才能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茁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战士文工团就是我梦想的加油站,有了它我才会有今天,也才会走更远”
潮头踏浪勇挑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
一般而言,由于平时工作的辛苦忙碌,很多人都会加倍珍惜自己的私人时间,用来好好放松,享受努力之后的成果。但是苏虎却恰恰相反,在用心做好文工团的本职工作之外,苏虎还常常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来为社会作贡献。广东青联是苏虎实践这个想法的其中一个平台。
苏虎是广东青联的委员,他认为青联委员都是社会精英,每一个人所从事的都是对社会有影响的工作,通过这个平台的互相接触,将一些正面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青联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更应该在这个平台上为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这应该是一个青联委员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苏虎这样说道。
不过,苏虎所做的远甚于此。除了青联这个平台,苏虎还利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小至为大专院校策划剧目、活动、创作歌词,大至为打造广东文化品牌出谋划策,苏虎样样不落。
在“南海一号”打捞上岸之初,苏虎就应邀为南海一号的宣传工作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和建议,后来,为了更好地达到文化宣传的效果,苏虎还专门为“南海一号”水晶宫创作了宫歌《美丽船说》,又应广东粤剧院之约以南海一号为背景创作了一部大型现代粤剧《南海一号》,如今,这部粤剧在东南亚一带巡演产生了较大影响,“南海一号”也已成为广东为之骄傲的文化品牌之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国大地迎来了文化大繁荣的春天,苏虎作为广东地区的优秀文化活动策划人和词作家,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掀开,他也开始不满足于仅仅为一些单位和部门策划一些文化活动,而是应该以一名策划者的身份,做文化强国的尖兵和践行者,苏虎说,“这是我开始做的又一个梦,这个梦比较宏大,但是有实现它的土壤,那就是国家发展文化的政策和环境”。
“潮头踏浪,用最美的姿态向远方,不怕前路再大的风 再大的浪,有梦的人就有力量。”在如今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很多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拥有梦想。周星驰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我不知道苏虎有没有听过这句话,但是从他自己写的歌词可以看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我们很欣慰看到这个从深山走出来苗族少年,经过一波三折的阻挠之后,终于找到了成长的土壤,将梦想搬上星光熠熠的舞台。他是一位儒雅的战士,也是一个文化的尖兵,在滚滚的文化浪潮中勇挑时代使命,勇立潮头,乘风破浪,我们期待看到他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