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7

因为《比利林恩》这部片子,描写的内容,非常的残酷而真实,有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的家国悲悯情怀,很难引起西方社会的共鸣,奥斯卡自然也就不用想了。士兵为何而战,为家国还是为了利益,毫无疑问,开始时,是怀着打击邪恶组织的理想去异国他乡搏杀。但是当战争进行到了无法停止的时候,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才会显现出来。商人需要士兵们去用铁与血来夺取利益,制造英雄,生产传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普通老百姓对于地球对面的战争缺少感触,你的出生入死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谈资而已。而你自己,在经年累月的处于杀人和被杀的阴影之下,想回归正常生活,又谈何容易,资本操纵战争,国家政治正确,国民的纸醉金迷。这部电影的价值已经和奥斯卡的标准产生了偏差,不被提名才是正常的。

第2个回答  2018-01-07

因为李安在“战争”问题上没有明确站队。你说这个片子反战吧,可比利林恩最终选择是回到战场;你说它pro-war吧,可是片子也详细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PTSD的痛苦。所以价值观上,既不讨好反战群体(比如你们心中左派把持的好莱坞),也不讨好朴素爱国者。那么谁会喜欢它,谁会替它摇旗呐喊呢,外国观众也不比你国观众高到哪里去,给一个不是宣传材料的东西,第一反应是好惶恐啊,没告诉我你屁股在哪儿,也都没告诉我屁股应该坐在哪儿,那叫我该如何反应呢,不好,不好。而且本质上说,这也不是一个战争片,拿它当战争片分析是不妥当的。就像色戒本质上不是谍战片,少年派本质上不是荒野求生一样。那些说比利林恩不好看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人,那种不言自明的姿态很讨厌啊。你乎已经是姿乎了吗,我倒不觉得奥斯卡吃瘪包括国内反响不佳是因为影片质量问题,反而李安这种明确的哪边也不讨好的态度让我很佩服。李安那个份儿上的导演,讨好观众、取得商业成功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了,更多的会放在电影本身甚至人文本身。瞎猜的,不知道啊。就像比利林恩电影的台词一样,好莱坞电影也是给美国人造梦的工具,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认识其实也有一种固有态度的,所以像比利林恩这种探讨美国当代社会现实的作品得符合大众自身的想象,而李安的看法和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不统一了。所以我看到不少美国人,其实并非认为这部电影不好,而是认为这部电影对美国社会的反映是错误的。人性就是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自我美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作为外人的李安,对美国的认知,相对局内人的话,应该是更客观的。

第3个回答  2018-01-07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在主题上其实并无太多新意,在07-09年,奥巴马上台前后,美国国内叫停两场反恐战争呼声强烈,有一大批反战题材电影诞生,另外包括《父辈的旗帜》也以差不多的模式探讨过类似的主题,甚至那几年的美剧《太平洋战争》都有瓜岛战争巴斯隆作为战争英雄回国推销战争债券,后来出于内疚重返战场在硫磺岛战役阵亡的情节,对于参加过无数场大大小小现代战争的美国人来说,类似的东西也在文艺作品中出现过很多,所以看完那一堆片子会觉得很多情节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但评奖毕竟得看对手,今年作为奥斯卡小年中的小年很多部提名甚至得奖的片子我也没觉得比《比》好到哪儿去李安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在这部电影里他也拍出了超出一般寻常反战电影的新角度,只是这个角度“新”到什么程度毕竟不同观众的观影经验不一样,也就不强求观点统一了。在120帧4K3D这种新的电影技术手段基础上,李安还是进行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新的电影语言探索,如果没看过120帧4K3D的朋友,可能无法完全领略这部电影的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