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词语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有一个急性的农人,自从播种那天开始,就粉望早早儿地收成。他天天都到田边儿去看,希望种子快点儿发芽长大。
他播的种子终于发芽了,慢慢长成了一棵棵嫩嫩的秧苗。可是农人并不满意,他嫌那些秧苗长得太慢,心里非常着急。杀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把一棵秧苗试着拔高了一点儿。果然不错,这棵秧苗比别棵高了一截儿。他高兴地自言自语说:「这个办法真不错,瞧吧!我一定比别人早收成。」他接着一棵一棵的秧苗都拔高了一点儿。拔完了一行又一行,一直工作到天黑了才回家。他很得意地告诉家人说:「我今田里帮助秧苗长高了。你们明天早上就去看看吧!」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去看。他拔过的秧苗都垂下了头, *** 了。 说明:
这个故事山自孟子公孙丑篇,比喻做事急躁,不按步就班,不照着一定的顺序,反而不能达到目标。 文化课教材(高级):揠苗助长 (成语故事) 作者: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ROM:big5.zhengjian/articles/2008/2/28/51225 ◇◇◇ ◇◇◇ ◇◇◇ 【原文】 宋(1)人有闵(2)其苗之不长(3)而揠(4)之者,芒芒然(5)归,谓其人曰:「今日病(6)矣!予(7)助苗长矣。」其子趋(8)而往视之,苗则槁(9)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10)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1)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注解】 (1) 宋:战国时国名。 (2) 闵:音「敏」,担心。 (3) 长:音「涨」,长高。 (4) 揠:音「讶」,拔起。 (5)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6) 病:疲累。 (7) 予:指我。 (8) 趋:赶紧走去。 (9) 槁:音「稿」,干枯。 (10) 舍:同「舍」,放弃不用。 (11) 非徒:不但。 【故事阐述】 孟子有一次向他的学生公孙丑说了一个故事。他说:宋国有一位农夫,一直嫌他种的秧苗长得太慢了,就跑到田里用力的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了一些。他认为这样一来,他的苗就可以快点长大。 于是,他疲惫的回到家后,对家人说:「啊!今天真是累坏了,我已经帮助田里的秧苗长大了。」他的儿子听了这话,赶紧到田里看个究竟,那些秧苗竟然都已经枯死了。 这个便是「揠苗助长」这句成语的故事来源。而「揠苗助长」这句成语则被用来比喻世上有很多人,往往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只凭自己的感情用事,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把事情弄糟了。 【讨论】 (1)这个农夫为什么把他的秧苗都拔高了一些? (2)儿子听了农夫回家说的一番话,跑到田里看到了什么景象? (3)这个农夫若要改善自己田里的收成,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运用,而不必使用「揠苗助长」这个方法呢? 【造句练习】 例:帮花卉施肥,要恰到好处。过多了,反而得到揠苗助长的反效果! 例:要求孩子考好成绩,也要兼顾孩子本身的资质,千万不可揠苗助长啊! 【相似成语】 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欲速不达 【课后时间】 中国文字中,有许多字和「揠苗助长」中的「揠」字的外形非常相似,但意思却大大不同喔!请你查查字典,写出一个相同读音的字,并造出相关语词。 例:揠 → 音「讶」 → 揠苗助长 偃 →( ) → ( ) 郾 →( ) → ( ) 匽 →( ) → ( ) 【参考解答】 例:揠 → 音「讶」 → 揠苗助长 偃 → 音「眼」 → 偃旗息鼓 郾 → 音「掩」 → 郾城 匽 → 音「演」 → 匽薄 ——也叫「拔苗助长」,喻躁急妄为,欲益反损也。「孟子」「公孙丑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于助苗长矣。』其子超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从前在宋国有一个人,他家种了一些田,但他嫌田里的稻子长得太慢了,因此他非常忧然。
一天,他背着锄头道田里去工作,忽然想到一个异想天开的妙法,于是,他立刻跳下田去,自以为非常得意的将每一棵稻苗,都从泥土里拔高了一些。然后,才带着既疲惫而又亢奋的情绪走回家去。
一进门,他便大声对他的太太说:「啊!今天可真把我累坏了!」
他的太太问他究竟在外面忙些什么?他说:「不信,你去看看,我是在帮我们田地的稻苗长高呀!」
他的儿子一听自己家里田地的稻苗都长高了,立刻兴致勃勃地跑到田里去看。这时,太阳已经西垂,暮色正笼罩着大地,他站在田埂上远远望去,只见自己田里所有的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这便是「揠苗助长」故事的来源。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一切的事理都必须按部就班,照着一定的顺序和计画去做,切不可以操之过急,俗谚所谓「欲速则不达」,否则不但于事无补,到反而失败的更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