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你是否还有消费的欲望?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春节消费的表现为市场复苏开了个好头。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纷纷展开集中部署,促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

第1个回答  2023-02-01
很多人在春节之后,因为春节期间买的东西太多了,或者是自己在春节期间开销比较大,自己经济方面已经有一些承受不住的缘故因此,在春节后已经没有了消费的欲望,而对于我而言,在春节之后我还是有着一定的消费欲望。
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之后也可以说是一年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之所以还有消费欲望,但是这种消费欲望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享受需要,而是为了家庭的长远考虑,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的消费,我个人还是比较重视的,比如说在春节过后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孩子从这些书籍中学到知识,或者是给孩子买一些他在日常学习中所需要的辅导材料和学习用品,只要自己的孩子愿意学习,这些东西对于他的学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那么这些钱的花费都是比较值得的。
除了在孩子的教育培养方面,在春节之后天气也会渐渐的转暖,而且在春节期间,因为要陪伴家人,还有就是各个地方的人流比较密集,所以我们一家并没有选择出游,而春节之后,随着出行人流的减少,在旅游方面我还是有着一定的消费欲望,毕竟全家人一起利用春节后的假期出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我们得到很好的放松,也能够让全家人有难得的时光洗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然,如果在春节期间自己的花销本身就是比较大,已经很难再负担日常生活中的花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进一步的降低自己的消费欲望,适度的给自己留一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第2个回答  2023-02-01
春节过后,我还是有很多的消费欲望的比如换手机,和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我春节过年花了很多钱,已经没有资金支持我的消费欲望了。春节期间,我的钱主要是用在给自己买礼物和冰雪运动。这两个项目让我非常快乐,我的钱花的特别值得。
在年货消费方面,我不仅准备了包括年货礼盒、备年夜饭大餐、买零食大礼包等,还包括电子产品等电子年货品类众多包罗万象。我即使不会厨艺,也能让自己秒变大厨的预制菜成为春节销售爆品。无论我在哪里过年,置办年货必不可少,同时我置办年货也是为了犒赏自己和悦己消费。我在节日消费方面更加注重实用,这进一步反映出年轻人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活品质消费更是日趋理性。
另外,原本就很火爆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在春节期间迅速升温特别是随着冬奥会的开幕更是进一步点燃了全民冰雪运动热情。现在,我对冰雪运动旅游的体验需求,已经不仅停留在基本的滑雪溜冰看冰雕看雪玩雪等基本运动。旅游项目层面攀冰冰壶雪地极限运动等新型细分业态正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第3个回答  2023-02-01
过年了,大家是不是想着新年到了,必须要让自己开心一下,开启买买买的节奏,这二天,央妈公布了一个最新的数据,全民负债200多万亿,相当于全国人均负债14万。这个数据,按福州今年的GDP1.13万亿,相当于全福州企业加上个人赚的钱,要不吃不喝二十几年才能还清。这个全民负债是不是有点吓人。我们钱包里的钱到底是怎么花掉了。这二年疫情,大家是不是觉得钱难赚,收入没增加,购买力大大的降低了,可是大家的消费欲望却没有下降,在家刷着抖音,淘宝,京东,不知不觉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这几天家里春节大扫除,找出来好几瓶的洗发水和沐浴露,都快过期了,还有七八支护手霜和精华液是没有开过的,最夸张的是我家连米都还有五六包,纸巾也屯了一整箱。还有七八个包包,十几双鞋,都只用过一二次的。还有好几个没有派上用场的电饭煲和压力锅。空气净化器。我家多出来的那个小房间成了仓库。我真的就是一个冲动消费者,这些东西根本没必要屯货,但一时心血来潮呢,就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最可怕的是不觉得是在花钱,都是绑定的信用卡,花呗和白条这些。反正每个月的还款也是直接绑定的储蓄卡。感觉就是被那个广告给洗脑了。叫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什么都想买好一点的。我发现我身边的年轻人一个月赚三千元,手机都是用最新款,七八千,上万元,全都是分期买的,每个月还个一千,几百元,还有的房都没买,就把钱拿去分期买了车。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东借西借,反正洞是越来越大了。这个冲动消费一时爽,赚钱还款就真的太痛苦了。这个征信都是跟着自己一辈子的,如果收入和消费不匹配的时候,还是控制一下,这花出去的钱,最后买单的还是自己。现在我好多客户因为年轻不懂事,征信黑了,为了买房各种折腾,真心替他们觉得累。
以前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还喜欢买买买,在读书的阶段某个双十一就花费有5位数,但是后面买了太多的东西没有消耗,导致过期了只能扔掉自己的那些护肤品,沐浴露和洗发露等也有过期的现象。这就让我减少了囤货的欲望。

现在自己出来上班之后就不沉迷于那些衣服,化妆品,包包了。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自己支付宝的余额在一点一点的增加。

衣:有时候也会逛网上漂亮的穿搭,但是我觉得对于买衣服相比而言更重要的是减肥,等有了一个好身材之后,简单的服饰也掩盖不住白瘦美。并且也会断舍离自己之前买的不合适自己风格的衣服,或者说洗太多次变形破损的衣服。对于衣服这一块,我现在的目标是消耗大于购买。等到了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挑选一些裁剪合适,材质较好,比较适合自己的衣服。

吃:现在每天的开支也仅仅是早上几块钱的早饭,中午几块钱的学校午饭,晚上也是几块钱,偶尔会买点奶粉或者牛奶什么的。水果的话,家里也经常有苹果,橘子或者香蕉。偶尔会购买车厘子,樱桃,枇杷,西梅这种贵价一点的。

住:这方面房贷是固定的,没有办法再精简了。

行:老公很喜欢车,他没有打牌,抽烟,喝酒或者说其他爱好,他的爱好就是偶尔吃点回锅肉天天在网上看车。但是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我们俩都很清楚。现在我们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地铁加公交车加上共享单车。这种出行方式他也是比较满意的。其实他也说就需要车的时候,其实是过年那几天回老家的时候,因为过年回老家那种乡镇班车人就非常多,并且也不是很方便,因为没有办法到你家门口来帮你拉人或者拉东西。

目前首付的外债还有7万块钱。积蓄也只有几万块。所幸我和我老公的物质欲望都不算高,能够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就可以了。最近几天在搬家,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体积又大又占地方,当时还是花钱买回来的,有作用,但是作用也不大。
第4个回答  2023-02-01
我个人对于春节后消费欲望是很低的,毕竟春节消费的已经很多很大了。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人们对于消费的欲望也是非常的强烈的,买买买的现象层出不穷。但节后重要的是复工复产,赚钱养家。
新年的习俗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经济: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中国人在年前会置办年货招待亲朋好友。可能有的家庭还会选择和亲朋好友在外面聚餐、旅游。这就带动了餐饮、旅游、交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一、春节消费看似火热,但春节消费品类的亮点在于旅游、餐饮等接触服务消费,商品类消费的增速弱于过去三年中枢水平;春节消费区域的亮点在于中西部人口、旅游大省。
二、2023年春节出行和消费确有恢复,这也得益于第一波疫情高峰过后,春运期间的疫情感染人数未超预期抬升。但就消费恢复力度而言,并非“一片火热”,更像是“温而不暖”,不同口径数据的差异、不同品类和区域的分化不容忽视。
三、疫情只是压制国内消费的原因之一,居民消费还受到实际偿债压力偏大、对经济和就业的预期偏弱等中长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短期很难实质好转,因而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回升需要时间,消费的复苏可能受到压制。
四、三年疫情直接影响到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关键这不是哪一家企业破产、某一个劳动者失业,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萧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想要重新就业又谈何容易呢?如今房贷、车贷已成为当前很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既然三年来大家兜里的钱都变少了又谈何大的消费呢?三年疫情下来人们的金钱观消费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一贯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其实我们并非不想消费,实在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啊。所以,除了必要的基本的衣食住行支出,多数普通人消费欲望还是一般的。
第5个回答  2023-02-01
当每年一度甚至好几度的购物节来临的时候,互联网各个地方总是充斥着不同电商的购物广告,一再推送自己的优惠力度有多大。
处在购买力最低的等级,不由得被各种广告惹得心烦,我们真的需要购买那么多东西吗?

众所周知,各个电商平台普遍都会采取赠送购物券,小额红包的方式诱使人们为了那点小便宜,而去购买平时没有购买或不舍得购买的商品。很多情况下为了凑够满减的标准,而不得不多买不少东西。

电商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在购物节当天大肆宣传,搞出交易额之类的计算,甚至利用明星效应,来吸引粉丝参与。
作为普通消费者,如果有需要,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看是否是消费节,而是早已购买,并不会在某天为了满减的优惠券而多买很多东西。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没有市场经济下商业的蓬勃发展,根本不会有现代文明出现,本文也无意反对现代文明。

在商业社会中,商家拼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通过各种形式的营销,邀请明星代言,形成所谓品牌效应,使得一些物品甚至拥有远远超出本身价值的价格。各种名牌的化妆品,皮革制品,香水,手表,衣服等等,除了使用的家之外,更多的成为了所谓的身份象征。
消费自然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人一方面也成了消费的俘虏。
买卖物品不再为了使用,而是为了买而买,为了明星,为了品牌,为了随大流,为了优惠券。
不断地购买自己或许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以金钱,消费来对比、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今天的人已经被他能够购买更多更好,尤其是更新的商品的能力所迷惑了,他成为了购物狂。购买和消费的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被迫的、非理性的目标,因为消费就是目标,而不是人们从这些物品中获得的使用价值和快乐。在市场上买到最新式样、最好型号的商品是每个人的梦想,而使用中的真正快乐是第二位的。”
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形容此种现象,叫作“消费异化”。
消费的动力不是来自真正的需要,而是商家的包装,别人的吹捧,内心的虚荣。
前些年,中国人到国外总会横扫各地商店,他们需要吗?当然不需要,但是买国外物品自然是身份与购买力的象征。
某短视频平台中,有人专门以探索奢侈消费为内容,吸引了百万千万的关注度,那些东西物有所值吗?不是的,其实在猎奇之外,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所谓金钱、奢靡生活的向往。
苏格拉底曾经有一次来到商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却说,这里有多少是我用不到的啊。

当然,如果人人都像苏格拉底一样是哲学家,商业社会或许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但是当消费的本身脱离了真正的目的之时,我们必须警惕消费是否在裹挟着我们疯狂购物,是否侵蚀了我们空虚的心灵和精神,不顾一切的消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