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分析理论的辅导理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基于沟通分析中所阐述的人性观及人际关系理论,波纳衍生出他基本的辅导理论。
这就是对五种型态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即进行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脚本分析、生活地位和抚慰的追求。
一、结构分析
(一)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概述
在沟通分析中,将人格分为PAC三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所谓PAC,是指“父母”(parent,P)、“成人”(adult,A)及“儿童”(child,C)三者。
沟通分析心理学家在解释TA的人性观及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的困难时,从人格的结构分析做为起点。将每一个人的人格分为三个独立的不同自我状态,并指出这就是引发不同行为表现的源由。这些自我的状态是个体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人格状态,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其认定的思想与行为内涵。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可能会成为人们内在不和谐、不一致的原因,也可能会是造就个人深具弹性的因素。
波纳所提出的PAC三种自我状态并不是像Freud理论中所谓本我、自我、超我的观点,因为这三种自我状态是奠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现象之上的。PAC三种自我状态是以早年时期的情绪与经验为基础,而带动与影响三种不同风格的行为与感觉的口语型态与肌肉骨骼之呈现。以下分述这三种人格的自我状态的定义。
(二)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定义
1、父母(P)人格
人格的“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父母与权威人物所持的指导性、态度与行为。这个自我状态有如反映了幼时父母对个人之告诫、命令、惩罚及鼓励等经验的记忆。父母会依不同的情境,表现二种不同的态度:
(1)“养护性父母”(nurturing parent)。这主要涵盖了养育或协助的行为;
(2)“评价性父母”(critical parent)则提供了评论、控制及惩罚等行为与信息。
“父母”的自我状态会促使个人表现过去养育者的行为,包括养育及批评二方面的行为。同时,“父母”的自我状态指导着儿童形成他独有的价值观、性别意识与行为的决策。
2、成人(A)人格
人格的“成人”自我状态提供了有关现实测试及“电脑”取向的客观信息,并以高逻辑性的、无情绪性的方式运作着。“成人”的自我状态有如电脑的决策历程一般,是精密而无情绪的。“成人”的自我状态乃以现实为基础,并以成熟、客观、逻辑及理性思考的态度来告知个人:”这就是成功的原因”。这个自我状态与年龄无关,即使是一个孩子也能够依据这种状态来收集事实及掌握电脑般的客观性来处理现实。
3、儿童(C)人格
波纳发现“儿童”(C)人格的自我状态,比如象孩童般的冲动,是人皆有之的事。“儿童”的自我状态是人格中很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促进了人们的快乐、创造、自发、直觉、愉悦及享受等。“儿童”人格的自我状态有二个部分:
(1)“适应性儿童”(adaptive child),是顺服权威人物的结果,“被动”是它的特徵;
(2)“自然或自由儿童”(natural or free child),表现为儿童冲动的、未训练的、自爱的及寻求快乐的部分。
儿童累积着自然到来的冲动,也记录着从小对所闻所见的内在反应或重要事件。不成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深层感受、情感、适应、表达及乐趣,亦常由儿童的自我状态而得到表现。图5—1,将父母、成人、儿童的自我状态,以图表方式来显示。
(三)三种不同自我状态的平衡
沟通分析心理学家认为,一个适应良好的人会允许自己依情境之不同而决定呈现不同的自我状态,并且能够维持三者的平衡。在一般人身上常会看到的问题是:一个人允许自己的某一个自我状态成为强势主宰的一环。例如,”固执的父母”看似独裁而易有偏见,“固执的成人”则为无趣的分析专家,而“固执的儿童”更以不成熟与过度反应为特征。年龄与此三种自我状态无必然的相对关系,一个年幼的儿童也会有“成人”与“父母”人格的自我状态。
二、沟通分析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分析是波纳提出的辅导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波纳在此部分的分析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人确认出另一个人出现之时,不管是口头语言的或身体语言的,沟通即已发生。沟通经常被定义为人们对话的一个单位,或者是二个人自我状态之间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二)沟通分析的类别
从沟通分析的类别来看,主要有3种:
1.互补型沟通(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s)
波纳认为,这种沟通型态是“健康人际关系的自然顺序”发生在一个人的自
我状态反应,这是一种回应于刺激而来的同一层次的自我状态。(见图5-2)。
下面这段对话就反应了互补型沟通的特征:
明明:舟舟,你看见我的小汽车吗?
舟舟:是的,在右边的玩具堆里。
2.交叉型沟通(crossed transactions)
这种沟通型态是一种破坏性对话,发生于一个人的自我状态反应,但这是一种回应于其他二种非刺激来源的自我状态(见图5-3)。
下面这段对话反应了交叉型沟通的特征:
明明:舟舟,你可以帮我找找我的小汽车吗?
舟舟:你没看见我正在玩吗?
3.暖昧型沟通(covert ulterior)
即每个人以一个以上的自我状态放在沟通里,基本上,可以说是不诚实的。表面上,二个人以前面二种沟通型态在对话,而实际上真正要传达的信息却未说明(见图5—4)。
在暧昧型沟通里,又分两种类型。一是游移型、二是隐含型。
(1)游移型是以社会性、外在的交叉型之沟通型态来传递信息的类型。
明明:舟舟,你为什么不帮我找找我的小汽车?找到后,我们可以一起玩呀。
舟舟:好啊,小汽车真是很好玩。
(2)隐含型二个人以心理性的隐涵层次,来传递暧昧的信息。
明明:舟舟,我希望你跟我一起玩小汽车。
舟舟:我希望你找我玩的次数要比别的小朋友多得多。
三、脚本分析
脚本分析的定义
所谓脚本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根据他(她)的生活脚本而演出的心理之剧中所表现的内容。波纳于1961年才开始发展出沟通分析中的生活脚本观点。
第二、生活脚本的定义
生活脚本即是生活安排了个人从幼年时期挑选出来的儿童自我状态,而且绝大部分的信息,都是个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接收父母所给予的评价而来的。
生活脚本指示着个人过日子的方式及寻求目标的内容。一个人,不管是有意识或潜意识的,都会依照脚本,近乎强迫性的规定自己演出的方式与内涵。
前面曾提及,基本上,人们天生为良好自我状态,但若在幼年时得到不良的生活脚本,就会造成个人困扰。
第三、了解生活脚本的方式
了解与认识个人生活脚本最好的方式是:检查个人与他人相处的时间与沟通型态。生活脚本有其主要的论题,如:成功、失败、受难、延迟、分心、抚慰及计算。
生活脚本的类型
生活脚本可分为三种类型:赢家、输家及非输非赢家。一小部分的人似乎是天生赢家,他们接触到的每一件事都会好转。相反地,还有一些似乎是天生输家,他们碰到的每一件事都会朝坏的方向发展。而大多数的人(大约是80%到85%的人)是非输非赢的脚本。非输非赢家常说的一句话是:“但至少……”(如,“我上学了,成缜是很差,但至少我没有被学校开除掉。”)
沟通分析借用大量寓言故事来说明其术语及类比。例如,“灰姑娘”的脚本并不是很健康有益的计划,因为你的王子(或你想要奖品)不会凭空降临,尤其是对一个守株待兔的女孩来说。由于许多生活脚本是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所以说明生活脚本需要小心地以儿童的故事来阐述。
第五、生活脚本的成份
波纳相信生活脚本有五个成份:
是来自父母的指导;
符合脚本的人格发展的内容;
(1)是从幼时就作下对自己与生活的决定;
(2)是失败或成功的脚本;
(3)是一种行为的模式。
四、生活地位
所谓“生活地位”(life Positions),是指儿童基于沟通与脚本的基础,形成的自我价值与他人价值的综合感受。有四种常见的生活地位(Harris,1969所述),分别说明如下(配合图5—5):
第一、“我不行——你行”类型(处于第二象限,-5,5为极致位置)
这是儿童中感受最为普遍的生活地位。这种型态呈现的是个人自觉无力感的内在感知地位。而属于此地位的成人时常会感到退缩与忧郁。。
第二、“我不行——你行”类型(处于第三象限,-5,-5为极致位置)
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不仅自己感到自卑,也觉得无法依赖于父母。在此地位的成人是儿童眼中的“输家”。形成这种生活地位感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和成人都曾体会一连串无助失望的经验。
第三、“我行——你不行”类型(处于第四象限,5,-5为极致位置)
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常会觉得白己是被牺牲的、被欺骗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说是别人的错。好斗的儿童及罪犯、精神病患多为此类。
第四、“我行——你行”类型(处于第一象限,5,5为极致位置)
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类型的儿童是心理健康的。感受到这种生活地位的儿童和成人,拥有符合现实的期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亦即为“赢家”之地位。
五、抚慰的追求
波纳认为,追求抚慰,是人们为达到被认识、被承认存在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当人们确认与了解另一个人的存在时,他们会给对方一个“抚慰”。
(一)抚慰的方向性
这个“抚慰”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抚慰”的呈现通常是明显易懂的,但在暧昧沟通中却隐藏不明。
1、正面“抚慰”
儿童得到的正面“抚慰”通常是在与人的对话和沟通中获得象征性的抚慰。
正面的象征性抚慰如:拥抱、表扬、握手、公开的喜爱表达如:“我喜欢你”,或者是不打断的倾听。这种正面的象征性抚慰是受众人欢迎的。
2、负面抚慰
儿童得到的负面的抚慰,如缺乏关注、拳打脚踢和传递“你是不行的孩子”,“妈妈讨厌你”等令人厌恶的信息。少量的、侮辱性的、嘲弄的抚慰,皆会使人们觉得他们是不重要的。
个人给予和接受抚慰的模式大部分取决于其”生活地位”,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乃控制了他们给予与接受正负面抚慰的能力。
人们为了交换抚慰而投入“沟通”的活动。根据波纳(1964 )所述,通过人们互动与抚慰的“刺激”,是人类天生渴望获得的目标,而任何表达对别人存在意义的行动,皆是满足这些渴望的一些手段与方法。当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时,儿童生命的丰富亦将无法达成(James& Jongeward,1971),甚至会造成儿童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与“我不行”的生活地位状态的感受。满足渴望的感受,将萌发“我行——你行”的状态,并能释放出具创造力的能量。
(二)进行正面“抚慰”的方法
正面的“抚慰”常通过互补性沟通来实现。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欣赏,或者可以给予赞美及正向的反馈。这些反馈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例如身体触摸,也可以是明显易懂的手势或眼光。积极倾听是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抚慰(James& Jongeward, 1971)。
(三)正面抚慰的意义
正面抚慰能促进儿童产生“我行——你也行”的生活地位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最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
(四)追求抚慰的型态构架
人们追求抚慰所构架的型态有六种:
1、退缩化:无任何沟通产生,少有冒险,无抚慰存在。
2、仪式化:为社会性沟通,如打招呼、问候,是相当无个人色彩的沟通。
3、娱乐化:可提供互相接纳的抚慰,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通常会有较为表面化的沟通或会话,如足球、汽车、逛街是这类较为安全的会话主题。
4、活动化:以工作或职业的活动来架构过程,是处理外在现实问题的一个方法。
5、游戏化:需求的满足以非直接的、曲折的方式获得,此方式是可以收到密集的抚慰,但是很可能是不愉快的。游戏被视为非建设性的负面沟通。
6、亲密化:提供非条件式的抚慰,无游戏或剥削。
沟通分析辅导的目的之一,即为协助人们学习好的、具产生性的方式来架构他们的沟通型。

相似回答